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19世纪初,欧洲的君主们开始在尚不成熟的行政管理系统的帮助下直接干预大学事务,大学逐渐隶属于行政当局,政府也将大学的管理视作国家教育政策的一部分。其结果是,虽然为数众多的天主教神学院再度扩张,但也难以为继,并最终在公共教育中消失。上述变化表明,欧洲(     
A.政教合一的局面正缓慢消失B.大学的世俗化趋向明显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形成D.二元政治格局濒于瓦解
2023-05-01更新 | 18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中后期,巾帼英雄形象开始普遍流传。《杨家府演义》中和男性一样保家卫国、敢于反抗奸臣当道、追求婚姻自主的杨门女将,《说唐三传》中挂帅出征平定边患、敢爱敢恨的樊梨花,都是杰出的代表。这些巾帼英雄形象的塑造反映了(     
A.主流价值观变化影响生活观念B.商品经济促进文化形式世俗化
C.社会危机下人们对英雄的期待D.文人借女性英雄题材抒发抱负
2023-04-30更新 | 809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押题文综历史试题
3 . 据《国际组织年鉴》统计,1995年,各种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条约、协定的总数达41722个,1999年达500373个,其中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90%以上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这可用于说明(     
A.全球化推动国际机制不断发展B.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
C.美苏冷战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D.全球政治经济治理结构亟待完善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并没有使用“阶级斗争”这样的词,而主要使用了语气较弱的“阶级争斗”(15次)和“阶级对抗”(12次),而1930年华岗的译本中不仅使用了“阶级斗争”(15次),而且与阶级斗争相关联词汇的出现频次高达29次。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     
A.国民大革命失败政局动荡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024-02-10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A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杜佑(736——812),出身于仕宦世家,他十八岁开始从政。在淮南经历了十三年,杜佑到淮南时,遭逢早灾,饥荒严重,他一面下令富户出售粮食,救济灾民:一面革除苛捐杂税,安定社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休整旧有的雷陂,还开凿了胡渠,……稻子产量很高,于是淮南兵精银足。杜佑生平好学,手不释卷,公事之合,……完成了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通典》。《通典》凡二百卷,分有九门。以……职官、礼、乐、民、刑、州郡、边防,每门又各分子目,专叙历代典章制度。《通典》整合历史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为史书编撰提供了新的素材。《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竟委穷源,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杜佑还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不但可以补正文的不足,而且指出材料的出处,便于稽考;“酌古之要,通今之宜,既弊而思变”;反对墨守成规……这就可见社佑从历史的发展变化中,认识到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定征度上冲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的桎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总结杜佑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阐述《通典》的重要价值
2023-04-03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A卷
6 . 19世纪出现两种国家主义观念,其一主张“各国皆有治理其本国境内一切事情之权利,对于任何他国,概可勿顾”;另一主张“凡强大而文明之国家,对于文明较逊或政治未甚发达之国家,宜握治理之权利,并可望受其保护与治理”。这两种观念的碰撞带来(     
A.世界各地冲突不断B.民族国家纷纷建立
C.世界各国共同发展D.各国外交关系变化
2024-02-0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然,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的谋臣,是当时倡导贸易理论的著名人物。他认为农业年成的好坏跟岁星运行一样有规律,每十二年中,六年是丰年、六年是荒年,其中一年是大饥荒。在经济理论上,计然认为“时断则循,智断则备”(《史记·货殖列传》),即对天时变化的规律能够作出判断,就必须遵循;智慧能够依据客观规律对商情作出判断,就该预作储备。他主张当某些物资货源充足而价格便宜时,预先大量储备,待市场上货源匮乏而价格上涨时抛售。他说“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史记·货殖列传》)这种“待乏”的贸易原财,在货源充足时收储,货源匮乏时出售,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计然根据这一“待乏”贸易原则制定了一整套经商方法,他称之为“积著之理”,包括:一、储藏的货物须妥为保藏勿使损坏,叫做“务完物”。二、收购和出售商品必须掌握适当时机,不能错过机会。三、商品和资金都必须周转迅速。计然认为它不仅适用于商人,也还适用于当时各国政府。国家设立官市,在粮价贱时收购粮食,售出牲畜及其他货物;在粮价贵时出售粮食,收买田宅、牛马,积聚货物,这样既可以稳定粮价,国家又可以获利十倍。(《越绝书·计倪内经》)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计然的主要思想。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计然的思想。
2023-03-30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毛泽东特别关注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从认识自然规律、战胜自然灾害、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强调人对于自然界的主动性作用,同时发出“绿化祖国”伟大号召,以恢复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长期战争和生产力低下等原因而被严重破坏的生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生态建设,绿化祖国行动深入开展,形成了“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重要认识。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阶段的发展要求确立“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大局出发,以胸怀天下的格局和担当,倡导“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摘编自彭秋归《从“绿化祖国”到“建设美丽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生态文明观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生态文明观蕴含的智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初,俄国群众中曾传播着这样的传单:“长久等待的时刻已经到来!人民正在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革命已经开始⋯⋯士兵同志们和工人同志们!选出代表,建立能够战胜专制统治的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组织!”该传单体现了当时俄国(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要被推翻B.革命对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C.工人阶级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爆发
2024-01-20更新 | 61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22年6月,研究人员对三星堆“祭祀坑”新出土文物中的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前1012年,3号坑、4号坑、7号坑和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从而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这说明(       

A.历史认识取决于时代变化B.考古发现弥补了文献的缺失
C.考古发现丰富了历史认知D.科技进步影响史学研究水平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