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杜佑(735812)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史学家,他的《通典》是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最早的政书体著作。杜佑从中唐现实出发,把历史研究和历史知识结合进了振兴中唐的政治需要中。他认为《通典》的作用在为封建帝王决断大政时提供方便,随时可以和上古的制度进行参照。通过对从上古到唐朝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的描述,说明社会变化发展是由简到繁、由落后到先进的过程,杜佑认为只有在圣贤的“继施法教,随时拯弊”下,华夏社会才能进入文明。他极力推崇孔子“既富而教”的观点,即治政的最终目标必须使老百姓富裕足食,并且用礼仪开导、教育他们。杜佑对经书颇有研究,对经书的言论十分信赖。然而,他对儒家经书并不盲从,而是勇于疑古,善于求是在评论古人时,杜佑的方法是比较辩证的,从不绝对化。他既不因人废事,也不因事废人。

——摘编自章见、郭伟《杜佑史学思想述论》

材料二   梁启超(18731929)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新史学”和“史界革命”的先行者。他在其代表作《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注重史迹纵横间的勾连,加以组织,还原历史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将专门史和普遍史结合起来,鼓励学者通力合作以建成历史学科的庞大网络,历史的服务对象应从高层转向普罗大众从狭隘的帝王历史扩展到丰富的社会整体史。治史者应尽可能的客观,对史料精心考证,慎加辨别。重新界定史学范围,使历史分科精密化,各学科之间不相侵扰。’他坚持英雄史观,认为群体心理是个人心理的扩大化,风云人物的心理对破解时代谜团社会阃奥意义重大,因为此类人物的心理是史迹“吸射力之根源”

——摘编自姜南《从<中国历史研究法>看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佑和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杜佑和梁启超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4-03-16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8年,公粮占东北解放区全年财政收入的37.04%,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到1949年,来自公粮的收入占比下降至23.32%,而来自工业的收入占比增长至30.41%。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进B.革命形势的发展
C.工业建设的进行D.苏联模式的影响
3 . 春秋战国直至汉初,社会任侠之风大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的品格历来为世人称道;但“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之举也被视为“以奸犯公法”。自西汉中后期起,任侠之风便一蹶不振。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豪强地主的崛起B.主流思想的变迁
C.专制统治的强化D.选官制度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人说:“1990年以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下海还是不齿的态度,大家都支持鼓励别人下海,但自己不下海。最早认为下海的都是混不下去、没办法、走投无路的人,或者是犯了错误的人,再晚一点认为是本事不大的人,但到了1992年下海的就都是体制内或社会上的精英分子了。”材料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B.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C.城市所有制结构不断发展完善D.中国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
2024-06-08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明清之际,学风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既不满意“心学”的束书不观,也不满意“理学”偏离实际的空谈义理。这一变化(     
A.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B.反映了知识分子对儒学的反思
C.批判了传统儒学义利观D.体现了民众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2023-11-08更新 | 226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殷墟第三期墓葬中,仅有小贵族随葬劣质铜明器。到第四期,中、小贵族墓葬则普遍存在劣质铜明器和仿铜陶礼器,而高级贵族随葬品始终有成套优质铜明器。该现象说明商代晚期(     
A.墓葬规制遭到破坏B.社会等级发生了变化
C.宗法制度受到挑战D.贵族间贫富差距拉大
2024-04-09更新 | 20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高三省统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肃穆刚烈,动作单一;汉阳陵(汉景帝的陵墓)中的汉俑则显得平和而从容,如下图。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汉初年(     

A.统治者治国理念的变化B.陶俑制作技术发达
C.社会审美观念发生变化D.社会政治较为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二战结束后,美国随即宣布停止对英援助,英国必须将已得的剩余物资照价付款。迫于物资、外汇不足,英国放开英镑与美元的自由兑换,引起大量国家抛售英镑,英镑大幅贬值且英国外汇几乎耗尽。这(     
A.标志着美英盟友关系的全面破裂B.体现美国欲控制欧洲应对冷战
C.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进一步变化D.导致英国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已由73.5%降至61.5%,歌剧院、音乐会等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各阶级一直保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严格界限逐渐被打破。金钱开始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人们更多的是以金钱而不是以家族出身来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妇女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不断上升,男人也开始承担起家庭的家务。人口也在快速向城镇聚集,城乡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开始疏远乡村,甚至厌恶乡村。瓦特和史蒂芬逊等人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对技术研究的投入。

——摘编自叶培望《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国时写道:“我对英国无产阶级有所了解后,再也不认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制度了。奴隶一辈子不愁没饭吃,生病会得到照料。而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就会饿死。”1836年,她写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弗洛拉告诉手工业工人协会的成员:“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拥有执政官提名权、公民大会制定法律的批准权和独裁官任命权。至屋大维时期,元老院仍能管理部分行省,但屋大维频繁修订元老名册,使其成员从1000名减少至600名。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政体由元首制转变为君主制B.平民对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
C.罗马政体丛共和制向元首制过渡D.权力斗争使罗马法遭到破坏
2024-01-22更新 | 38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