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研究显示,17世纪至18世纪初,英国城市化水平提高了8.75个百分点,城市人口比例从8.25%提高到17.0%。与此同时,农村人口急剧下降。对这一时期的人口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人口的转移B.人口变化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
C.国家政策的调整促进人口的转移D.人口变化加速英国现代化进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美、日等国相继在中国兴建纱厂,中国的近代棉纺织业也在这个时候兴起。纺织工业的发展对原棉的大量需求,大大刺激了农民植棉的积极性。然而原先种植的棉花纤维粗短,不适合机器纺织,每年还需进口大量陆地棉。陆地棉又称美棉或洋棉,原产于墨西哥南部的高地,近代在美国种植较多。中国大量引种陆地棉的最早官方记录是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机器织布厂及纺纱厂,为解决机器纺织所需要的棉花原料,开始引进陆地棉。此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及一些棉纺企业等,不断地从美国大量引入陆地棉种子。陆地棉纤维细长、产量高,适宜机器纺织。现在,陆地棉是中国最主要的栽培品种,为中国现代植棉业和棉纺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喻树迅《中国棉花产业百年发展历程》

材料二   棉花是19世纪最重要的商品。没有任何其他制造业商品激发出如此多的技术创新、组织改进或社会变化,或同样多的相伴随的国内及国际冲突。通过创办工厂作为生产纺织品的最有效途径,棉花加工商们彻底改变了人类工作的方式。通过网罗更多的人手以充实他们工厂的雇员队伍,激发了一场全球前所未有的人口从乡村到城市的迁移。因为需求更多的棉花以满足他们的工厂,工厂主们鼓励种植园主极大地扩展棉田,而要耕作所有这些棉田就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这推动了上百万奴隶的迁徙。通过更高效率地生产更多的棉纺织品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棉制品经销商们摧毁了各地土生土长的纺织品生产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还决定性地将工业的中心从亚洲移向了西欧和美国。而且这些资本家在寻找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过程中,把全球的不同地区编织在一起。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一部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地棉被引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世界棉花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中国现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因素。
2022-02-2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大力探索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受士、农、工、商阶层划分的影响和手工业生产门类、生产水平的限制,职业教育多为家族式、师徒式的技能传承。1903年,清政府推出“癸卯学制”,职业技术教育被正式纳入官方教育体系。从总体看,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相对缓慢,人们对接受职业教育的认识模糊,在读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的学生,东部地区每一万人中占比为115人,西部地区占比为58人。1985年,我国职业教育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培养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国家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份额,由1996年的11.5%下降到2000年的8.4%。1996年,开始实施《职业教育法》。2005年,国家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李红《浅谈中国职业教育现状及竞争力》、董强《改革开放40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为了对德意志工业化启动和发展创造条件,1814年以来,普鲁士依靠国家政权坚持执行“行业促进计划”,在各省开办职业学校和职业研究所,以培养工程师、工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政府组织年轻官员、技术员、企业主和部分手工业者去发达国家访问学习。1969年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即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形成责任明晰、各司其职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提供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掌握工业生产技术的熟练劳动者。德国职业教育始终反映了产业界的需求变化。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吕栋腾《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要素识别与考评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现代史上中国、德国(普鲁士)职业教育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普鲁士)职业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2022-05-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大秦帝国攻占百越,统一岭南,并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秦末时赵佗割据岭南三郡所建立的南越王国后,将南越王国所属区域划分为南海等九郡。这一变化
A.反映了汉代行政结构的复杂化B.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岭南的控制加强
C.说明岭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D.折射出汉代官僚制度已经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据统计,唐代科举考试共取士20619人,平均每年71人;宋代科举考试共取士110130人,平均每年344人。这一变化
A.对社会矛盾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B.说明科举考试参考人数增加
C.使宋代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D.削弱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2021-09-17更新 | 30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0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初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其次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进行改革,国有企业中开始引入民营资本。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也开始转向管资产。由此可以看出
A.企业逐步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B.计划经济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C.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改革尊重企业市场主体作用
2021-05-25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从历史来看,中央与基层社会的关系,既非“皇权不下县”的“地方自治”,也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权控制”。古代行政权力致力于基层秩序的稳定以及赋税徭役的征收。家族宗族负责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民事纠纷的裁决、乡约教化、协助政府管理赋税徭役的征收事务、推进资助乡村公共事业、保卫乡里,等等。乡绅作为乡里的代表与官府沟通,官府批准的福利救济经费通常由士绅承担。很多地方,保甲职役是由宗族组织中的各姓氏或房支派轮流顶充,保甲与宗族是相互融合的。

——据杨国安《“天高皇帝远”?2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整理

材料二   晚清是中国社会治理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从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事到咸丰、同治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官方的基层治理系统逐渐失灵,以乡绅为中心的团练组织成为应对社会动乱的重要力量,民间治理系统开始一枝独大。广州地区出现的爱育善堂、华南地区出现的农民协会、上海地区出现的工会以及各地涌现出的商会、城镇的自治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外国的游人、商人和传教士等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对象。清末新政时期,民事开始从刑事法律中独立出来。进入民国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也开始出现配套的法律。20世纪20年代,共产党人彭湃在广东建立了工会和农民协会。农民协会负责调解当地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基层治理的主要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期和货币经济开始期的交替之际,其间货币的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先后经历了绢布、绵到铜钱再到纸币最终银币的变化。这一时期,货币形式变化主要是因为
A.商品经济的发展B.金属货币的增加
C.民间交易的需要D.国家税制的改革
9 . 棉花的中心地位的变化也是关于全球资本主义及现代世界的缔造和重塑的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棉花的驯化、纺纱和织造是在南亚、中美洲和东非三个区域内独立发展的。欧洲人长期处于棉花世界的边缘地位,但地理大发现以及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棉花种植和生产的方式与地点发生剧烈改变,同时棉花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把整个世界整合在一起。这并非由于技术进步、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势,而是因为欧洲人具有跨越大洋投入资本和力量的能力和意愿,由此重塑和主导全球棉花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诸多独立的棉花世界变成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材料二   棉产品的需求几乎是无上限的,只要人类的财富在增加,人口在增多,棉花制造和棉花种植就会一直增长。在工业革命前,棉花种植和棉花纺织大国是印度、中国、巴西等,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出现在了英国,西方第一次成为棉花生产的大国。生产力骤然提高,很多事情发生了改变,工人的需求,不断开厂的资本的需求,更多的原棉的进口需求,更多的出口倾销需求,渐渐的,一切都变了,工业资本主义诞生了。而在这些变化中,每一个纱锭,每一包原棉,背后都是一长串的链条,这链条诞生于地理大发现,是最早的全球化。在这条链条里,先掌握工业化的对后发的地区开展无情掠夺,城市化的地区对农村地区开展了血腥的剥削,这些事情发生在英美法德,也发生在殖民地,同样发生在中国,链条太长了,以至于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在里面,从1780年到现在,不曾改变……年的时间,两三代人因为棉花纺织积累了原始资本。美国北方的巨头们向矿产、钢铁、冶炼、铁路等更高一级的工业进军,他们看上了南方占据了的大量土地,想把农业用地变成工业,利益的矛盾无法调和,南北战争爆发,南方战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棉纺织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021-05-0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铜仁、六盘水市、黔南州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儒学或儒、释、道为其主要内容。到了近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儒学地位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传播,形成了近代文化的新内容。由于近代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发展源流不同于古代文化,因此,近代文化的内容同样不同于古代。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传统儒学衰落,旧的文化体系解体,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因素和文化部门。声光化电、民主自由、新式礼仪习俗等,纷纷展示在人们面前。那么,近代文化的核心内容究竟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科学和民主。科学和民主虽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实际是对近代文化基本内容的概括。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概论》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1-05-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