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02 道试题
1 . 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改变了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但基本没有实现。汉武帝时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道家学说被彻底摒弃B.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繁荣
C.诸侯王公然对抗中央D.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
2022-09-03更新 | 2507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题
2 . 中古时期,欧亚地区在社会治理方面出现了强化王权或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66年10月,诺曼底公爵威廉加冕成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随后又经过五年的战争


彻底征服了英格兰。这样,欧洲大陆的封君封臣制被导入不列颠,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过程。在没收贵族土地和分封土地的过程中,威廉王意识到,必须打破大陆的那种将权利义务限定在直接的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封建原则,以便有力地控制封建贵族。由此,他于1086年8月召开誓忠会,让所有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这样,封建制初期在欧洲大陆通行的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统辖封臣的原则,在英国却变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

——整理自孟广林著《世界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古时期的欧洲王权出现的变化,以英格兰为例具体说明。

材料二   为“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之后的又一短命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在地方削减州郡(府、州、军、监)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相互牵制。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又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地设转运司(主管财政兼监察)、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兼监察)、安抚司(主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司(主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除安抚司外,统称“监司”。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整理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五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初统治者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沙皇一词源自古罗马的军事独裁者,“终身独裁官”凯撒(Caesar)。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曾头戴皇冠,自称“沙皇”。从1547年□□□□加冕开始,“沙皇”成为俄罗斯国家最高君主的尊称,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当时俄国分为贵族、教士、大商人、市民与农民这几个等级,在沙皇面前都应额头触地地自称奴仆。沙皇权力的大小同时也受到东正教会、波雅尔杜马以及俄罗斯已有法典和传统的影响。1550年《法典》主要加强了沙皇的权力,限制总督的权限,规定了立法程序。15-17世纪期间,俄罗斯国家的权力结构未曾发生质的变化,沙皇拥有的最高权力还得到逐步加强。

——整理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3)指出□□□□的人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2023-03-21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4 . 如图为1977一1991年中国(年)外汇储备变化趋势。这表明当时中国(     
A.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为加入世贸组织做准备D.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因繁多的政务和大量的奏章,一个人无法管理,故设殿阁大学士,由文人充任,批阅奏章,只可备顾问。到明成祖时,殿阁臣僚入值文渊阁,可以参预机务,但“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批答出自御笔”。宣德初年,明宣宗开始让内阁和个别部的尚书对中外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子疏面进上,称为“票拟”,然后呈皇帝“易红书批出”。及至正统初年,因英宗朱祁镇9岁登基,年龄幼小,太皇太后全权委政内阁,使内阁票拟制度化。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率相,亦可压制六部。然而,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虽然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顿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清朝建立之初,内阁、议政处、南书房三者的职掌分别是:“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须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后,大权归之,“机要章奏皆下焉。诏旨有明发、有密寄,由(军机)大臣面呈指挥具稿以进。自是内阁票拟特寻常吏事,而政本悉出机庭,兼议政,视草而一之”。至乾隆时,内阁权更轻,票拟本章只是例行公事,“凡阁臣不入枢府(军机处)者,则一切要政皆不得预闻,宰相备位而已”。

——摘编自[]管世铭(鹤半巢诗集·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内阁首辅和宰相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初内阁地位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2022-09-08更新 | 3249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均田制之下,有“人”即有“田”,到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宋初,统治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土地的流转空前加快。与此相适应,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与地主的契约关系,使其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前代有所放松……这样,大量的佃农亦可涌入城市。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清初沿用明“一条鞭法”,丁银与田赋独立存在。随着清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土地频繁更换主人,加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一直非常尖锐,为增加人丁数量、稳定税收收入,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彻底将田赋与丁银合二为一,进一步减轻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郝英∶《清初摊丁入亩赋税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后期到两宋时期赋役与户籍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进行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8 . 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日本为打击中国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但石牌保卫战成为日军西进的止点,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堡垒的标识”。《中央日报》在社论中说:“鄂西我军的大捷,确实粉碎了日寇的迷梦,……且可加紧盟军在远东战场各方的反攻。”这表明
A.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B.近代民族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C.抗战由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抗战有力制约日本的世界战略
2022-04-20更新 | 739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七、八单元检测题-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9 . 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西汉西晋唐代北宋南宋明代清代
2年)280年)742年)1102年)1208年)1460年)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24.04%48.11%44.24%63.42%53.98%58.33%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

项目材料出处
项目一:
生产工具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料刀”,谓之“开荒裂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史·宋代经济卷》
项目二:
水利技术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项目三:
种植技术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2023-02-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西欧六国经济增长率为5%,日本的高达11.2%,都高于美国的4.1%。70年代初,就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美国为24.36%,欧共体为20.12%;就出口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而言,美国为13.4%,日本为6.4%,欧共体为33.7%。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但一些新独立的亚洲国家首先提出要独立于大国集团之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启发下,铁托等人萌发了组织不结盟运动的想法。

材料三: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从宗旨到内容再到形式都有不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对国际关系格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不结盟运动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的不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