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遗书·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2017-10-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西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四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思想主张。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三和材料四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有何特点?出现这样的历程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颤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

4 . 2009年,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已成席卷之势,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债务状况日益恶化,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紧缩财政支出,削减福利开支,增加税收已成为解决债务危机的良方,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和福利制度面临严峻挑战。阅读下列材料,读后回答:

材料一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体现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2017-06-1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府迫于各界的压力,开展了一系列对“城市病”治理措施。英国政府在对空气污染的治理上,通过了一系列相关的法案。1843 年,议会就通过了炉灶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 1863年议会又通过了《碱业法》,以减低在制碱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于城市的住房问题,政府出台了四部《工人住房法》,要求英国政府机构为工人提供更多廉价的可租赁住房。在公共卫生方面,英国政府于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开辟了国家监管公共卫生的制度。从1848 到1854年,全国共成立了182 个地方卫生委员会,它们主要负责清理街道、排放污水等任务。同时,各个城市也颁布了地方法规,改变了垃圾处理、供排水等的方法。

——摘编 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政府基本上把城市基础设施视为自然垄断的福利性产品,主要采取政府投资运营的模式,即财政出资、公共管理部门经营管理。这一做法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建设项目成本高、工期长等问题。1979 年撒切尔政府上台.以后,极力推崇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开始推行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英国政府逐步减少对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不断扩大利用社会资本的规模将市场机制运用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摘编自何建文《英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化改革的几点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概括近代英国解决“城市病”问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此趋势出现的背景。
2022-11-03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古人就提出了“爱国”和“爱国如家”的观点。在古代社会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在人们心目中,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忧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大一统天下。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和破碎的山河,面对外来侵略势力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沿着古代爱国主义者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陆游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千年史册耻无名”,辛弃疾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志士虚有少壮年”。

——摘编自顾杰善《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

材料三   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汉政治中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代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22-07-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大一统”是对理想中的以“天子”为核心的“天下”秩序的高度概括。“大一统”观念是在中国传统天下观和服事制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主导着中华大地的人群从分散走向凝聚,不断壮大,“滚雪球”一样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主导着疆域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国”一词,也由最初指称狭小的“王畿”,秦汉以后指称以“郡县”代称的中原地区,也像“滚雪球”一样拓展,最终在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成了多民族国家一清朝的代称。可以说,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的所有政权和人群对“大一统”理想的持续追求主导着中华大地的历史分分合合、人群不断凝聚、疆域持续凝聚拓展,为清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中国最终由传统王朝国家发展为近现代主权国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材料二   秦朝以来,“天子(皇帝)”成为“大一统”天下秩序的权力核心。废分封立郡县的举措使“中国”(中原地区)有了凝聚为一体的趋势,不仅使“中国”成为“大一统”观念具体实践的核心区域,而且拥有“中国”并继承和发展“大一统”政治秩序成为评价后世王朝是否为“正统”的基础标准。“大一统”观念诞生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族群中是学界普遍的认识,其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高度评价。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秦、汉、隋、唐、明等为代表的农耕王朝的“大一统”观念依然具有局限性,清朝雍正皇帝在《大义觉迷录》中曾经对前代的治理思想和实践做过如下评价:“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雍正皇帝可谓点出了农耕王朝“大一统”观念共有的显著弊端,这或许也是北魏、辽、金、元、清等非农耕王朝之所以持续推动多民族国家中国不断发展并最终底定于清代的深层次原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大龙《农耕王朝对“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多民族国家中国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与局限。
2022-05-24更新 | 541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人张方平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北界(辽)公私交易,使本朝铜钱”,南洋诸蕃国“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近代考古更是证明,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属于阿杜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圈的南洋诸岛国,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到非洲东海岸,制作精良、信用良好的宋钱广泛流通,成为当时区域性的“硬通货”。

——吴钩《宋代大航海》

材料二   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二战期间美、英提出的货币方案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西欧国家的实力明显增强,日本也走上复兴之路。与此同时,面对巨额军费开支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美元的国际地位以及美国的货币政策开始面临挑战。1958-1959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首次出现赤字,美元赤字取代美元短缺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1960年,美元发行总量超过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及美元信用开始动摇,最终导致了1960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

——摘编自舒建中《试论美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货币流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钱成为区域性“硬通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国际金融秩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影响。
2022-01-07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西周是以一个“小邦周”的身份灭了“大邦殷”的,武王面临着人多势众的殷遗民的严重威胁,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而采纳了周公提出的“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政策而始行分封的。由此可见,周初分封制(     
A.深受儒家“仁政”理念的影响B.借鉴了商王朝统治的经验教训
C.实为收揽民心的安抚怀柔政策D.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2023-12-07更新 | 649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是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摘自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新中国外交6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材料二中提到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021-04-2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