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武帝下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察举制自此建立。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汉察举制有何新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为何科举制的发展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启蒙下,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共识。开明士大夫和部分掌权官员开举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一种以自强为基础的重商主义思潮开始深化取代经世致用思想,愈来愈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在这批人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韬、郑观应等,而在实践领域中,则以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重臣为代表……王韬指出:“且夫通商之益有三:工匠娴于艺术者得以自食其力,游手好闲之徒得有所归,商富即国富,一旦有事,可以供糈饷,此西国所以恃商为国本。”他又指出:“英国以商为本,以兵为辅,商之所往,兵亦至焉。”中国也应该“兵力、商力两者并用,则方无意外之虞”。

材料二 严复说:“自由贸易非他,尽其国地利、民力二者出货之能,恣贾商之公平为竞,以使物产极于至廉而已。”进步思想家陈炽写了《劝工强国论》,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一富一贫,一强一弱,一兴一废,一存一亡,而皆以劝工之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1895年,张謇批驳郑观应等人提出的“以商立国”的号召,提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立国之本在实业的重要思想。张謇进一步提出了以“稀铁主义”为主线纲领的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计划,并围绕棉、铁两种行业的发展配合作为起点,来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工业化的主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斌《近代中国经济思潮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中国重商主义思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中国经济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一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在任用地方管理人员上有何特点?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3)材料三反映了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4)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农业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3)据材料三,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

材料五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4)据材料四、五,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5)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7 . 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它所表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5)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019-04-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提醒国人:“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世界负一个大责任”,“要济弱扶倾”,“尽我们民族的天职”,“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我们现在要 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摘自 1906 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勾勒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夙愿而凝练成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归纳在此纲领引导下,他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做出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内涵和民权主义的特点,并指出孙中山所设想的政体与西方国家相比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中山特别强调这种变化的理由。
(3)为了完成材料三中的“民族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有何重大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2020-01-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不可能也不应当区分古代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因为它们是合二为一的。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顾炎武(1613—1682)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
王夫之(1619—1692)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主要思想
伏尔泰(1694—1778)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力
孟德斯鸠(1689—1755)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1712—1778)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世界”和“人的发现”分别是指什么?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2)材料二中的主张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其思想的共同点。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是什么?
(4)概述中西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的作用。
2018-10-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俄国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是革命与战争交织的世纪。列宁曾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二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战争”和“革命”的关系。

(2)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哪些特点?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列宁做了哪些努力?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为保证“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说“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