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194 道试题
1 . 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其税率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十二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表明当时(     
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B.抗日战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
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D.关税自主推动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7年9月,苏联一位富农在与同村人谈话时说道:“我还有3000普特去年的粮食,但我不会卖掉它,我会等到春天价格上涨,也许还会有饥荒,那时我就可以买一台拖拉机了。我将卖掉三头猪和一些羊来交税,但我不会卖任何粮食。”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工农业双轨并行发展将继续B.新经济政策摆脱了经济困境
C.富农屯粮是苏联饥饿的根源D.农业集体化实施具有迫切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意大利工商业繁荣的城市,有产者竟相购筑豪宅,以恣情靡费为目的。如15世纪中期,佛罗伦萨上层社会的代言人指出“富人必须豁达大方,慷慨解囊正是他们能拥有的最高贵、最吸引人的美德”,并公开说“花钱确实使我感到快乐和满足”。这一现象(     
A.表明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使国家经济发展后继乏力
C.助推个人主义走向极端D.意味着中世纪道德的消亡
4 . 都铎王朝时期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石。这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大约一个半世纪。殖民扩张驱使英国人反对包括罗马教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汉萨人等在内的外国势力对英格兰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国人把海外殖民扩张视为实现英格兰民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这反映了(     
A.殖民扩张促进民族国家发展B.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充满血腥
C.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竞争激烈D.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古波斯文献记载,   “马都克(两河流域守护神)命令居鲁士(波斯帝国君主)前往巴比伦,让他走在通往巴比伦的路上。马都克就如他的朋友那样,伴随在他身边”,“没有战争,没有争斗,马都克让他进入自己的城市巴比伦……马都克把巴比伦交给居鲁士大帝”。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出波斯帝国(       
A.对希腊化文化采取包容态度B.承袭了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
C.形成了教权与王权并立局面D.因袭征服区文化以维系人心
6 .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下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

出处内容
《礼记·深衣篇》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舆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服饰奇异)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僭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摘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服妖”的成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面三幅地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史实清晰,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8 . 如图为1900-1936年中国棉花生产中的纱锭所有权变化图,这反映出(     

A.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B.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近代中国纺织企业陷入萧条D.中国传统手工业日趋衰败没落
9 . 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唐代墓葬出土了两尊骑马仕女俑。仕女俑头戴帷帽,左手持缰绳,端坐在马鞍之上,为当时典型的贵族女性骑马出行的形象。它们的发现表明盛唐时期高昌地区有着同长安一样的流行时尚。这可以用于说明盛唐时期(     
①骑马是女性主要休闲方式   ②民族交流融合有所发展
③社会趋向追求显贵的地位   ④社会风气比较开明开放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0 .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这表明了(     
A.翻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B.向西方学习进程不断深入
C.中国近代科技突飞猛进D.程朱理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