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1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81年,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指出:“(虽然)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然而,只要懂得一点常理,公社就可能同凡尔赛(资产阶级反动政府)达成一种对全体人民群众有利的妥协——这是当时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只要夺取法兰西银行,就能使凡尔赛分子的吹牛马上破产。”马克思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A.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B.在行动决策上存在缺陷
C.未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D.没有取得人民群众信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11年在英国棉纺织重镇诺丁汉郡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因为机器代替人工劳动,而引起的一场剧烈而持久的工人破坏机器的运动,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蔓延至整个英格兰,史称“卢德运动”。这说明卢德运动(       
A.缘于技术革新引发的社会问题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标志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得到世界工人运动响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直至1739年,仍有时人记载:“当前法国很多省份都非常缺乏粮食,奥尔良公爵只得花费200万里弗(约合10万英镑)从英国购买粮食。以适中的价格卖给穷人。”法国从英国进口粮食的状况此后十年仍未改变。据此推知(     
A.英法两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B.英国农业发展为工业化积累了资本
C.英法两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D.法国社会矛盾激化助推了革命爆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企业要求统一经营开采、提炼、运输、销售,钢铁企业要求进行钢铁和焦炭的联合生产,制铝企业要求同时控制电力公司。这表明当时(       
A.新旧产业结构的融合加快B.工业化推动生产组织变革
C.生产集中消除了市场竞争D.现代企业制度已发展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征服墨西哥的科尔特斯报告道:“此城有许多广场……其中有座广场比萨拉曼卡(西班牙城市)的广场还大一倍,广场周边环绕拱廊,每日有六万多人在拱廊里做买卖,这些国家所制造的各种商品,这里应有尽有。”这段报告展现了(       
A.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B.欧洲城市化进程的滞后
C.古代玛雅文明的繁荣D.西班牙对美洲血腥征服
2024-06-05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987年,拜占庭皇帝以将自己妹妹安娜嫁与罗斯君主弗拉基米尔为附加条件换取了军事援助,后又提出履行婚约的前提是弗拉基米尔必须与其臣民一同接受洗礼。随后罗斯成为东正教国家。这说明(     
A.东欧国家之间战争口益频繁B.基督教控制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C.世界宗教格局发生根本变化D.拜占庭文明影响罗斯国家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宗教活动是雅典城邦的重要社会活动,雅典妇女们在宗教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雅典大多数神庙的主祭祀都是女性;在雅典最著名的泛雅典娜节,需要女性为雅典娜编制奉献法衣。这说明,古代雅典(     
A.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B.宗教活动是公民主要的参政途径
C.宗教活动缓和了雅典的阶级矛盾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中世纪的西欧土地往往凝聚着封君与封臣多层次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土地的支配权受到封臣的制约,封臣对土地的支配权受到封君的制约,这致使土地买卖、转让受到严重限制。上述状况(       
A.推动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B.维持了政治上的分裂局面
C.导致封建庄园经济不断发展壮大D.有利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货币流通从来不是在静态的市场模型中自由运行,而是在动态社会中被自然、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所影响。据表可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893—1899年各地区钱荒案例统计简表(     
时间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西北
1893111
1894—1895334
1896—18975652102
1898—189945521022
注:数字代表该区域发生钱荒省份的数量。
A.民族危机加剧了全国性钱荒B.清政府的“赈济”与钱荒成负相关
C.钱荒出现的地区集中于华北D.国际银价下跌和铜价上涨是主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在太平洋建立循环贸易体系。西班牙人乌尔达内塔开辟马尼拉帆船航线,自菲律宾甲米地港启航,利用东南季风,向北航至北纬38°-40°,再利用西风向东航行,至北美洲阿卡普尔科港,然后大帆船驶向秘鲁卡亚俄港口,实现美洲与亚洲直航,史称“太平洋丝绸之路”。中国船把丝绸、瓷器、工艺品运到马尼拉,西班牙船把中国货转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西班牙大帆船再把美洲白银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的商品,如此循环。

——摘编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

材料二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指出178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4-06-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