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摘自(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从宋到元,产生了大批新的蒙书。宋元以下,可以说只有较小的发展和补充,再没有很大的变动。

——摘编自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之间的联系。
(2)若要进一步研究材料二中的现象,你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陶绘是古希腊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陶绘工匠的绘制题材多为时人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特洛伊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等。他们通过程式化的绘制方式将之转换成剧场性故事,不仅使叙事的内容能够被观者清晰辨认,还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时代气息。由此可推知,古希腊的陶绘(       
A.彰显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B.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体现了严肃典雅的艺术追求D.强调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的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4世纪中后期,在涵盖英格兰东部、西部、南部等8个郡的17个庄园上,领主向雇工们提供的饮食出现以下变化:谷物面包的比例降低,肉鱼蛋奶等食品的比例提高;小麦面包逐渐取代大麦面包,鲜肉、鲜鱼等开始出现在雇工的餐桌上;啤酒的供应也更加充足。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高产作物的逐渐转播B.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C.社会生产力快速提升D.社会劳动力出现短缺
4 . 对于战国时期官僚的处境,西汉的东方朔在《答客难》中所说:“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支持)之则在青云直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这种现象(       
A.表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体现出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D.反映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2024-06-08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2年,“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各行各业先后开展起来,福建省三明市推行“门前三包”整治环境卫生,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提高服务质量等——系列的城市治理项目,并于1986年荣获“文明城市”称号,从此我国进入文明城市创建的探索阶段。当时“文明城市”创建(     
A.是新时期对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B.旨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
C.印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就D.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讲学时“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政,盛倡革命”“最新民权革命论,日夕以此相鼓吹”,一时间学生深受“悖逆”之言的影响,对此支持学堂发展的新派人士认为应“论其罪状,何殊叛逆",应另聘名儒讲学。这反映出当时(     
A.维新变法的策略未能统一B.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C.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D.新旧派别间斗争激烈
7 . 下面所示为1916~1923年青岛部分日资纱厂设立详情。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工厂名称所属公司设置/开工时间注册资本额职工设备年产量
内外棉纱厂
(银月纱厂)
内外棉株式会
社青岛支店
1916.07/
1917.12
3300万日元464纱锭98800枚棉纱51800件
大康纱厂大日本纺织
株式会社
1919.07/
1921.10
5200万日元3557纱锭4万余枚
织布机150台
棉纱65520件
棉布82500匹
隆兴纱厂日清纺绩
株式会社青岛
1921.10/
1923.04
2700万日元1101纱锭26360枚棉纱20400件
A.外资垄断中国棉纺织业B.山东经济深受资本输出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8 . 明清时期,扬州成为两淮盐业中心。《新修江都县志》有云:“扬州多寓公,而以徽人之来最早,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这可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B.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已呈现近代曙光
C.徽商与区域经济的双向互动D.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价值观的变化
2024-05-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康有为在谈到宋明理学时说:“宋儒之学,皆本禅学,即孟子心学;宋学皆兼禅学,即本于孟子之心学;佛言性善,宋人惑之,故特提出孟子。”康有为的这一评论强调理学(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思想来源具有多元性
C.有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D.顺应工商市民利益要求
2024-05-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4年普鲁士在中国领海拿捕丹麦商船事件中,总理衙门采用《国际公法》迫使普鲁士认错赔偿,释放丹麦商船。此后,部分先进国人建议“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渐而实现平等往来。洋务运动时期,薛福成认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而王韬则表示:“此盖国强则公法我得而废之,亦得而兴之?国弱则我欲用公法,而公法不为我用。”然而在外国人的影响下,国人将“公法”视为天地自然之力,这也恰恰掩盖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规治”全球的政治特性。孙中山对“欧洲中心”的国际法体系及国际秩序进行系统思考,他认为应以“中国—亚洲中心”抗衡,融入国际法及国际体系与对外开放应坚持主权原则、平等互惠、为我所用。

——摘编自王宇航《中国国际法观念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国际法观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国人对国际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