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64 道试题
1 . 上林苑是西汉最重要的皇家苑囿,扬雄《羽猎赋》中写到:“宫馆台榭,池沼苑囿,林麓薮泽,财用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榖土桑柘之地。”晋《三辅故事》中记载:“武帝作昆明池以习水战。后昭帝小,不能复征讨,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祠,余付长安市,鱼乃贱。”这反映出,西汉(     
A.皇家苑囿具有经济功能B.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地主田庄经济发展迅速D.苑囿中农业的专业化特征
2024-04-08更新 | 291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吕大钧(1029-1080年),字和叔,出身于关中蓝田吕氏家族。当时张载创立“关学”,强调“学贵致用”“躬行礼教”,“大钧从张载学”,带动关中学者趋向张载求学,形成“关学之盛”。1070年,王安石在全国推行保甲法,使国家权力触角深入了广大乡村。《宋史·吕大钧传》记载:“与大忠及弟大临同居,相切磋论道。”秉承张载礼学“致用”、躬行礼教的理念,于熙宁九年(1076年)闲居蓝田家中之际,撰成《吕氏乡约》并推行开来。“《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大钧在与友人刘平叔书信中道:“今庠序则有学规,市井则有行条,村野则有社案,皆其比也,何独至于《乡约》而疑之乎?”张载说:“秦俗之化,和叔有力”。朱熹称《吕氏乡约》“今为令申”。

                                                                    ——摘编自杨建宏《〈吕氏乡约〉与宋代民间社会控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氏乡约》撰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吕氏乡约》的意义。
2024-05-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均记载:唐强盛时,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包括波斯商人在内的胡商纷至沓来。他们将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宗教信仰、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带入中原,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然而,萨珊波斯帝国却江河日下,风雨飘摇,危在旦夕。面对阿拉伯人势不可挡的政治威胁与军事进攻,萨珊国王耶兹底格德三世曾三度“遣使朝贡”,向唐朝求援。终因路途遥远,唐太宗爱莫能助。642年,阿拉伯大军在奈哈万德彻底摧毁萨珊军,攻克泰西封。耶兹底格德三世逃往中亚,651年卒于木鹿,萨珊王朝遂亡。耶兹底格德三世之子卑路斯逃至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求救于唐朝。为了安抚流亡的波斯王子,同时也出于对西部疆域安全的考虑,661年,唐朝在锡斯坦的首府疾陵城(今阿富汗西南部的扎兰季)设波斯都督府,拜卑路斯为都督。按照《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四册的记述,“唐代波斯都督府所辖境域,仅波斯东部边地而已”。翌年,卑路斯被唐高宗封为波斯王。据《册府元龟》记载,卑路斯两度“遣使访朝”,向唐高宗“献方物”,并于673年亲自来华。由于不断遭到阿拉伯人的进攻,674年卑路斯等波斯贵族入唐避难,定居长安。萨珊波斯亡国后的百余年间,唐朝对流亡、寓居、滞留于大唐境内的波斯王室后裔礼遇有加、诚信亲善。有学者认为,在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可能就是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古波斯后裔。

——摘编自雷钰《丝绸之路见证下中国与波斯的友好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与波斯友好交流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要进一步研究唐朝与波斯关系还需哪些方面的史料。
2024-05-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 “‘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 “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这可说明(     
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
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4-04-05更新 | 405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沈阳市翔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诚(13651457),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陈诚奉命第一次出使“西域”,将行程和沿途见闻写成《西战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前者为西使的日程记录,后者则是对所历各处山川形势、风俗人情的考察。尤其是《西域番国志》分地记载,共录西域诸国十八处城镇,内容极为丰富,其后明人凡涉西域之书,几乎都曾取资于此书。永乐十一年(1413年)九月,宦官李达、陈诚率使团离京,次年正月从肃州卫出发,出嘉峪关西行,直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月回到北京。他们每到一地,首先交上玺书,接着献给当地国王文绮、纱罗、布帛等物。陈诚一行回国时,撒马尔罕遣使来中国朝贡。次年,使臣回国,成祖派陈诚、鲁安随行。中亚各国盛情接待了他们一行,帖木儿帝国国王沙哈鲁盛情款待,并遣使护送陈诚回国。永乐年间四次出使中亚,其主要使命均与帖木儿帝国有关。明成祖一再遣使西域,与帖木儿帝国修好,从而稳定了西部边陲。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北疆军事形势的角度概括陈诚出使西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诚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2024-04-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6 . 《通典·职官》记载:“至惠帝三年,又遣御史监三辅郡,察词讼,所察之事凡九条,监者二岁更之。常以十月奏事,十二月还监。其后诸州复置监察御史。”《汉旧仪》记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尝以秋分行部,日食,即日下赦书,命刺史出刺,并察监御史。元封元年,御史止不复监。”这体现出汉初(     
A.郡守监守自盗情况严重B.中央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管
C.诸侯王势力已遭到削弱D.中枢机构制衡机制日益强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资料记载,我国茶文化源自于唐朝。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要求茶人做到“精行俭德”。唐代裴汶在《茶述》中写道:“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认为饮茶能使人心性平和。苏轼在《叶嘉传》中形容茶为“广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貌如铁,资质刚劲”,折射出他本人对茶道精神的理解。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认为,茶也能够“致清导和”。

18世纪时,下午四点钟开始、配备茶水和点心的下午茶在英国皇室和贵族阶层流行开来。英式下午茶重点并不在“吃”上,而在于借此打发时光,享受生活中的那一份愉悦与自得。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五彩茶具》中描述主人公们享用下午茶的环境:“草地上摆着两张白色的油漆雕花桌子,周围有不少式样不同的花园用椅。垂直的一种上面有花花绿绿的坐垫……”贵族们在这样恬静清新的环境中品味的不仅仅是点心和茶的香气,更是贵族们精致慢生活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许慧敏《跨文化视角下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英茶文化进行简要评价。(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周礼》记载,秋官司寇下属有掌接待邦国宾客(诸侯使者)礼仪的官员,称为(     
A.宾B.大鸿胪C.小行人D.外务部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清圣祖实录》等文献中,曾记载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及来往使臣等称唐郡帝为“中华皇道同轨”:道光朝以降的官私文献中,“天朝中华一统”等文句接续出现,这说明清朝(     

A.突出其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与正统性B.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控制
C.通过儒家思想实现与汉族完全融合D.开始由华夷之辨向华夏认同的转变
2024-04-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朱子语类》中记载: “古者三公坐而论道,方可仔细说得。如今莫说教宰执坐,奏对之时,顷刻即退……今顷刻即退,君臣间如何得同心理会事?”由此可见,朱熹对于坐论之礼废除的批评立足于(     
A.儒家的政治理想B.专制皇权的发展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官员能力的下降
2024-04-27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