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2 道试题
1 . 2024年2月2日至4月14日,辽宁省博物馆为观众奉上《飞龙在天——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展》,用精美的龙文物来阐释龙文化的内涵。也希望通过此展览能激发观众作为“龙的传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传播龙文化,传承龙精神。这说明博物馆(     )
A.全方位向公众普及自然领域知识B.是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C.承载着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功能D.成为进行国民教育最有效的场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世纪的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更加文明和礼貌”,中国是“欧洲的典范”,中国的伦理和德政是解救邪恶的正确道路。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写给家人和教会高层的手稿中,中国是这样一种形象:虽然名义上远在天边的皇帝是国家统治者,实质事务确是由经过考试制度拔擢的文官系统掌控,日常生活则由复杂的风俗习惯所规范,如此,社会和谐才得维持。

18世纪晚期,西方逐渐出现批评中国的声音,马戛尔尼就在日记里描绘着清朝的落后和愚昧。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样貌等,遭到西方的全面批判,“劣等他者”成为描述中国形象的主要内容。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学者施爱东对于西方与中国形象相关的漫画和插画进行研究。1618世纪的欧洲人很少深入中国内地,图书插画中的中国元素,除了贯穿于整个1619世纪的大辫子,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元素主要是汉子、佛塔、凉亭、商铺、轿子、码头、牌坊、灯笼、纸伞、对联、拱桥、打牌、喝茶、放风筝等,这些插画表现了一个宁静安乐的异域东方。19世纪大量西方商人和冒险家开始深入中国内地,图书插画中的中国元素也相应的扩增了。前两个世纪出现的中国元素依旧会出现在19世纪的插画中,但是,从出现频率看,表现宁静安乐的元素明显偏少,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颓废的鸦片烟管、戴枷的囚犯、路边的乞丐、求神拜佛的男女、阴沉的街道、女人的小脚……

——摘编自《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构建的中国形象的演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4-05-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亚里士多德指出:“起初,任何人如果发明了一种为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技艺,他将受到尊敬是很自然的,但这决不只是因为他的发明所具有的实用价值,而是因为他被认为比其他的人聪明、优秀。因此,后者比前者更富有智慧,因为科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实用。”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     
A.否定科技发展的实用性B.主张科学与人文相互分离
C.激励人自身的不断完善D.倡导超越功利的科学精神
4 . 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帝国7—8世纪的转型,源于固守古罗马帝国传统导致多个领域出现困境。《罗马民法大全》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是“最后一位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恢复罗马帝国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是彰显罗马帝国和皇帝威权的宣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体现转型过程中统治者的应对策略B.对欧洲的法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C.彰显基督教文化对拜占庭帝国影响D.旨在对原有罗马法体系继承与完善
2024-05-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5 . 有日本学者认为,“(幕府统治时期)实行礼教文化政治的目的是,按照儒教的政治理想教化人民,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反映了(     )
A.日本对儒教全盘吸收B.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中日文化的深度关联D.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
2024-05-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渤海是公元698年至926年由靺羯族为主体在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主、并包括朝鲜半岛东北部和俄罗斯滨海边区在内的广大区域里建立的民族地方政权。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渤海政权在其存在的229年当中,都城四迁四治。上京城两次为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布局和建筑也最为完备,在都城和建筑方而集中代表了“海东盛国”的文化面貌。

渤海都城的修建和完备,集中体现了渤海对中原先进制度、文化的吸收融化。而在此吸收融化过程中,渤海三代王文王大钦茂率先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大钦茂自737 年—793年在位50 多年,正好是渤海都城发展的重要时期。 文献记载,大饮茂继位开始,使多次向唐王朝派遣使臣、全面学习和推行中原的制度和文化,因此,都城的建设必然是首当其冲、之后,又经过历代王的增修、改建、终于使渤海上京的各个建制与设施完备化、制度化,成为当时我闫东北地区又一座繁荣昌盛的小长安城,生动体现了渤海与中原“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的内在密切联系。

——摘编自魏存成《渤海都城的布局发展及其与隋唐长安城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渤海上京城城市建设与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渤海上京城城市建设与布局的影响。
2024-05-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7 . 2024年3月11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布报告说,由于在叙利亚的美军等外国军事力量制造的紧张局势加剧,叙利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危机。一位调查委员会专员说,叙利亚难民仍构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难民潮,超过1300万叙利亚人无法返回家园。这说明难民问题(     )
A.反映美国为首的国际秩序形成B.已成为世界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C.无法得到联合国人道主义救助D.需国际社会共同面对携手解决
2024-05-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产生,下列史实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古代西亚出现世界最早的法典,文字和史诗
B.尼罗河定期的泛滥有利于古埃及国家的统一
C.两河流域充足的水源使古印度出现种姓制度
D.古希腊平原广阔推动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2024-05-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省重点中学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部分典籍对乡间私学的记述(部分)。

记述

出处

(开元二十一年敕令)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受业者亦听。苏冕等《唐会要》
予于平水市(浙江会稽县东—乡间草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白居易)、微之(元慎)之诗”。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唐朝窦易直)家贫,就业村学教授。赵璘《因话录》
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文化环境宽松B.科举选官制度渐趋完备
C.诗歌创作受到推崇D.私学注重规范幼童行为
2024-04-16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高价大量进口,使得鲁国农村毁粮种桑,城市改行开织厂。一年后,齐桓公倡导穿齐国丝帛,低价倾销囤积的齐帛,停止进口鲁国丝织品,停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跑到了齐国。齐国人口大增,越发强盛,而鲁国国将不国矣。这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历史根源B.外向型经济应当严格限制
C.粮食生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D.新经济因素引发社会变动
2024-04-12更新 | 443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