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关于开展新伟画工作的指示》,从而发起一场新年画运动。 其中图5是1950年邓澍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保卫和平》(又名《和平签名》)
A.表明作者拥护农村土地改革B.描绘农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
C.发挥了传统文化的现实功能D.体现了民间的文化底蕴和伦理道德
2023-04-08更新 | 608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呜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图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文化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入释、道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成热的伦理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根植于古希腊世俗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历经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形成的一套世俗文化。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多元和谐与有限对立中,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契约意识则构成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表达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在契约、律法的前提下,求得人与人的平等与尊重,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

——摘编自黄政昌《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15-19世纪人口向新大陆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的美洲文明已经不是纯粹的土著文明,而是被历史重塑过的再生文明,是欧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及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明(黑人比重较大的国度则尤为明显)长期冲撞的历史结晶。这个新文明之异乎于原生的旧文明,就在于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混血的文明。它既不是欧洲文明在异域的简单移植,也不是土著印第安文明的自然延续,而是两者从血液到精神的杂交、融合,而这种融合曾经历过长期孕育和分娩的痛楚……

——摘编自沈坚《地理大发现与人口大迁移》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5-19世纪欧洲人迁徙的主要路径并分析其对当地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二战后全球劳动力流动的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4 . 如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知识要点。下列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趋势的概括,准确的是(     
秦汉:“泰半之赋”与轻徭薄赋
隋唐:实行租庸调与推行两税法
明清:赋役合并与“摊丁入亩”
A.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转向土地和财产B.人头税从秦朝占较大比重到明朝废除
C.征收形式从以纸币为主到以白银为主D.百姓的赋役负担呈现越来越轻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
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
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
2023-07-10更新 | 3387次组卷 | 3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秦始皇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服饰也颇为讲究。秦天子所穿的朝衣称为冕服,上面有十二种图案,如下图所示,各代表不同的含义,而且颜色是黑色。材料说明(     
A.黑色服饰成为秦朝男子的主要色调B.“冕旒挡住视线”体现了独断专行
C.清楚的服色划分是地域统一的理念D.丝带经过两耳提醒皇帝“勿听谗言”
7 . 为解决西班牙与葡萄牙争夺殖民地的矛盾,1493年罗马教皇做出仲裁,划定“教皇子午线”为双方的殖民分界点。但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条约,将分界线向西移动270里格(见如图)。这表明(     

   

A.西葡两国殖民争夺矛盾不断激化B.教皇拥有裁决国际争端的绝对权力
C.葡萄牙综合国力明显超过西班牙D.列强开始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位于亚欧大陆交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拜占庭文明,曾在中世纪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拜占庭文明在君士坦了时代已在罗马帝国的框架内形成。拜占庭帝国在行政统治机构与原则、传统法制观念及应用上完全延续罗马帝国的传统。文明地区相当近,甚至在帝国初期还包括两河流域、小亚细亚等人类最初的辉煌文明所在之处,所以可以相当便利地接受古代东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君士坦丁利用其对基督教的宽容政策以达到其争取民心,巩固统治,扩大割携势力,以实现其最终完成罗马帝国统一,建立自身专制的目的。到后来,拜占庭文学、艺术逐渐渗透入基督教精神,该宗教哲学也逐渐替代以前起主导作用的世俗哲学,成为拜占庭的正统哲学。基督教教义等与古典文化的修辞学,哲学完美地结合,使基督教文化系统化、理性化,可以被大众所接受。

——摘编自杨龙《浅析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二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人才为其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阿拉伯商人足迹踏遍亚欧非三大洲。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文化不是对单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又继承埃及、波斯、印度等东方文化,它是许多民族文化在伊斯兰教社会中融合而成的。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学》,很多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说明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的?(答2点即可)面对广阔的疆域又是如何管辖的?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朝形势图(1330年)
(2)阅读上图,归纳三条有关元朝疆域的信息;举例2点。依据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元朝在边疆管理方式特点。

材料三   17世纪、18世纪,历史的发展使中国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把中原地区和各个边区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而清朝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这个统一任务。清朝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大的范围之内完成统一,这决不是单纯的由于那时的清朝在军事上很强,在军事上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所能够做到的。单纯的、一时军事上的胜利和军事征服,要是没有社会、经济基础来维持的话,统一是不能持久的。……我们知道,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的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的历代疆域》

材料四



(3)阅读材料三,概括谭其骧的主要观点;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3-11-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国界线国家与国家之间以自然地理特征为依据部分的界限或人为划分的界线。在非洲,国家边界大多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定的,有一部分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定的,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相对较少(见如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殖民色彩比较明显                 ②促进了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
③利于各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④埋下了地区冲突的隐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4-22更新 | 574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