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917次组卷 | 4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2021-10-07更新 | 6952次组卷 | 70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
A.道家的无为而治B.史学的通古贯今
C.儒家的伦理纲常D.理学的格物致知
2021-10-07更新 | 5677次组卷 | 4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
A.君权削弱B.中央集权C.吏治腐败D.豪强崛起
2021-10-07更新 | 6989次组卷 | 49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

A.冶炼技术的提高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D.宗法体系的崩溃
2021-10-07更新 | 6819次组卷 | 45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012年2月,教育部建议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中将《九章算术》列入数学教材。其理由有可能是
A.《九章算术》中开始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
B.《九章算术》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C.《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著作
D.《九章算术》中的十进位制记数法起源于军事活动
2021-10-07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一   李唐王朝建立后,与唐朝对抗的薛举、刘武周等均依靠突厥与唐对峙。东突厥不断地派兵南下,侵扰唐朝边地,甚至进兵长安。贞观四年(630年),唐趁东突厥内部矛盾激化、部属纷纷自立、天灾人祸之际,派大军将其征服,东突厥政权灭亡。太宗接受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降户安置在西起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东至幽州(今北京城南)的沿长城地段。其思路是既可保持突厥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又可消除他们返回旧有地区重新崛起的企图。具体的方式是设立羁縻府州。这种体制的基本内容是指外族依附唐朝、受到朝廷的册封而形成的府州体制,以原来的部族酋长和首领充任府州的都督、刺史,他们有觐见皇帝、缴纳贡赋的义务,但实际事务仍归自己掌握。

材料二   羁縻府是为保证唐朝的安全和边疆的稳定而设置的,必须执行唐朝法令,体现出唐廷对诸民族的安抚与控制。但是它是以唐朝整体实力强盛为基础的,而且羁縻府州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某些首领背叛或与唐廷发生矛盾,也就变成所属州府的整体行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鸿宾《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施羁縻府州体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查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

A.将金字塔标注在①B.将种姓制度标注在②
C.将甲骨文标注在③D.将楔形文字标注在④
2021-10-05更新 | 397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
A.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B.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D.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
2021-10-02更新 | 884次组卷 | 2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原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自明英宗之后,皇帝息政普遍,内阁的票拟成为皇帝决策的最重要依据。皇帝对阁臣票拟的意见一般都接受,按票本批红。如果票拟的意见与皇帝相左,阁臣可以坚持阁意,执奏不改;或就不予拟票,奏寝其事。虽然内阁票拟需经皇帝批红方能成为决策,但没有内阁票拟的中旨传出会被视为不符合程序,六科可以封驳。这说明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了严重制约B.内阁的权力已然失控
C.中枢决策出现程式化机制D.君相关系已渐趋紧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