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92 道试题
1 . 1917年8月,北洋政府正式对德宣战,并制定了“以工代兵”的参战政策,约14万华工被派遣到欧洲战场。一战结束后,这些华工成为声援五四运动的重要力量,后来有的还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者。据此可知,一战客观上(     
A.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B.助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展
C.直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D.促成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自公元前2世纪被汉武帝开辟以来,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与变迁,这中间有唐朝在联系西亚各国的陆上丝绸之路被切断后,中国对外贸易重心从陆路转向海路,遂使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越过印度洋,延伸到波斯湾和阿拉伯沿岸,为宋元时期的大量阿拉伯商人来广州、泉州经商奠定了基础。到了明朝中叶,海上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出海贸易,以及西班牙殖民者为维持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开辟了从马尼拉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从原先向西到印度洋、波斯湾、阿拉伯等地转向东至日本,或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美洲大陆,然后再经阿卡普尔科和塞维利亚把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运往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葡萄牙殖民者和荷兰东印度公司除了将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贩运到日本赢利外,也利用其返程船只将中国的生丝、丝织品和瓷器运往欧洲各地销售,遂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

——摘编自李金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材料二   当前(2018年),中国已同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超过100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优势互补,我国仍将致力于对接促进各国、各地区的产业合作,促进各国、各地区产业规划的相互融通,进一步激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活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国家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600亿美元,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欠发达地区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经济增长利益。“一带一路”力求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主张“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

——摘编自蔡春林、陈雨《“一带一路”倡议的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叶海上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世界意义。
3 . 早期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后,将原住民的传统宗教视为“野蛮”和“异端”,强迫原住民改信基督教;强迫原住民舍弃自己的母语,只允许其学习并使用欧洲语言。此举旨在(     
A.传播欧洲先进文明B.消灭美洲土著文化
C.淡化美洲民族意识D.强化欧洲殖民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征服西罗马后,一些日耳曼王国颁布的法律虽然以日耳曼习惯法为主,但也大量吸收了罗马法的内容;在铸造的货币上还印着罗马皇帝的头像,袭用罗马的年号;西哥特国王修订法典时,邀请罗马贵族参与进来;东哥特国王还聘任罗马贵族为相,让其协助管理国家。这反映出(       
A.日耳曼人的罗马化趋势B.罗马法原则适用于西方各国
C.日耳曼人摒弃传统文化D.日耳曼文明有明显侵略特征
5 . 2013年,中国某电视台创作了以东南亚移民文化为题材的短篇电影集锦。这些电影与多种语言相结合,通过网络传播使东南亚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清晰可见。据此可知,这类影片(       
A.没有摆脱“原乡与离散”的拍摄风格B.展现了移民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C.反映出亚洲曾经是移民最繁盛区域D.有跨地域性和全球性双重特征
6 . “绿色办奥”理念在战略意义上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办赛理念创新的重要内容。北京冬奥会制服装备设计灵感基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将中国传统美学精髓和冰雪运动的动感韵律巧妙相融,是中国式天人和谐关系的艺术表达。这反映了(       
A.现代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B.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C.中华文化由世俗走向高雅D.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7 . “安立甘派”的托马斯·B·马考莱认为英国文化优越于印度文化,主张用英国文化取代印度文化;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就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得以维持的,主张继承并发扬印度文化,赋予印度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二者的争论本质上体现了(     
A.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B.马考莱的主张实际上是文化殖民的一种表现
C.提拉克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
D.英国文化侵略对印度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目前已知人工栽培的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最早出现在西亚;人工栽培的芋头最早出现在南亚;中国则是水稻和粟的故乡。表1所示为美洲先民独立培育的代表性作物。据此可知(     
粮食作物玉米、马铃界(土豆)、甘薯
蔬菜作物辣椒、南瓜、番茄(西红柿)
干果作物花生、向日葵、可可
水果作物草莓、波罗
经济作物橡胶、烟草
A.区域文明呈现多元特征B.亚洲农业文明优势明显
C.美洲农业分工更加完善D.各洲农业起源基本同步
2024-05-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一般而言,文明的产生往往伴随着阶级分化和公共权力的出现,并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有利 于扩大再生产的社会秩序,城市或相对密集的居民点逐渐兴起。这些现象产生的共同前提是(     
A.通用文字的形成B.交通条件的改善
C.灌溉水源的丰沛D.社会分工的发展
2024-05-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1800年,某英国工厂主认为,新招募的工人身上的恶性远远多于美德;他们盗窃、分赃、酗酒、怠惰,且容易成群结队地引发或陷入各种纠纷。工厂主这一认识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     
A.启蒙运动的阶级局限B.社会伦理道德的普遍沦丧
C.无产阶级队伍的分化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024-05-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