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5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听随便量置)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村正一人。其村满百家,增置一人,掌同坊正。其村居如满十家者,隶入大村,不须别置村正。

——《通典》卷三《食货三·乡党》

材料二   (唐代)里正、村正成为主要的乡官,唐政府在强化里正、村正政治地位的同时,也给予里正免除赋役、村正免除杂徭的优厚待遇,里正、村正得以全面介入乡村社会。乡官制度的崩溃,使两税之法的应用受到极大挑战,唐政府彻底放弃了全面控制乡村社会的努力,转而寻求更为务实、更为有效的乡村治理方式。在富户阶层崛起的背景下,国家顺势培育富户阶层,将其纳入到国家的行政体系之下,并赋予行政使命和经济义务,也实现了乡官制到职役制的历史转变。

——摘编自商兆奎《唐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乡村治理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乡村治理政策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的 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

——摘编自任杰《中国近代时间计量探索》

材料二   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黄舟子《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械钟表从晚明到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并简析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说明了(       
A.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B.欧洲革命的历史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D.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破晓歌,属于普罗旺斯抒情诗的一部分,普罗旺斯抒情诗的起源与拉丁抒情诗关系密切。探其本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罗马诗人奥维德那里。该诗被认为是现存唯一一首描绘破晓时分恋人即将分别、充满不舍和抱怨的古典拉丁抒情诗。

中世纪欧洲贵族骑士阶层推崇一种典雅的爱情观念:骑士崇拜一位贵夫人,并且效忠贵夫人。这些骑士提倡爱情至上、两性平等、身心快乐等,这种观念因为行吟诗人和贵族骑士的广泛传播和宣传,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俗。人们通常认为:破晓歌歌颂的是骑士与贵族妇女之间的爱情,虽然这种爱情并不具备正当性,但是,在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封建婚姻制度背景下,这些爱情诗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破晓歌流传广泛,很多诗人后来流落到意大利,从而推动了那里的抒情诗的发展,而意大利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祥地,因此,破晓歌算得上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源起或发端。

——摘编自曾艳兵《“破晓歌”:普罗旺斯爱情歌的精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破晓歌”在中世纪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骑士文学”的相关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破晓歌”这一文化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是巴黎公社运动相关的部分史料
“乡村的居民们,你们现在应该看出,巴黎的事业就是你们的事业。”

——《巴黎公社社员告农村劳动农民书》

“与工人、手工业者和职员一样,农民同样是资本家和特权者的可怜的奴隶。”

——公社政论家布里萨在《公社报》发表的一篇文章

表1中史料可以说明(       
A.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B.巴黎公社的具体措施
C.巴黎公社的爆发背景D.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2023-07-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济贫法发展历程(部分)

时间

历程

1601

《济贫法》

凡年老者可在家中接受救济;贫困儿童可在他人家中寄养,成年后可去做学徒;有劳动能力者强制其做工自给

1834

新《济贫法》

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习艺所(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中从事苦役的贫民

——据张秀蓉《英国济贫法的演变》整理

材料二   1750年以来,农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一直在下降,很多人由于圈地失去了田地农舍,沦为雇佣工人。大机器的使用使就业形势严峻。如果失业者找不到工作,根据法律,他们有权得到一天工资的三分之二。马尔萨斯认为济贫法削弱了普通人的储蓄能力和劳动意愿;汤森认为希望和恐惧是勤奋的源泉…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对济贫工作中存在的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济贫开支过大、济贫工作混乱的现状极为不满,急于改革。而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改革中的胜利使他们有可能来制定和执行新的济贫政策。

——摘编自王公燕《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出台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601年《济贫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的影响。
7 . 社会治理关系国家和个人,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社会需要农民稳定地进行耕种,从剩余非常有限的千家万户中汲取税收以维持上层建筑,进而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而郡县制恰恰具有使人民“定居”的功能,这源于郡县制首先要“编户齐民”,即“地不动、户不动、人不动”,其目的在于将人固定在土地上。古代农业社会的流动速度比较慢,人被固定在土地上后就定居了,税收也因此稳定了。其实只要掌握了户籍,就必然掌握赋税钱粮。

——摘编自曹锦清、刘炳辉《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

材料二 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振衰起敝,推行宪政,并将推行地方自治作为立宪的基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仿照日本的选举法规,颁布了第一部全国性的地方自治章程,预计宣统元年至宣统五年(1909~1913年),陆续成立全国地方自治机构,各省逐渐开始行动。但随着清帝退位,宪政筹备遽然中止。民国时期,虽然政府几次推动地方自治,但始终没有多大的成效。学者如梁漱溟、米迪刚等认为完全靠外国制度,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地方自治要成功,必须设法和中国古代乡约、保甲、社仓、社学这些有中国特色的地方自治制度相结合。

——摘编自牛铭实《从封建、郡县到自治:中国地方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长期实行郡县制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推进地方自治的背景及意义。
2023-01-2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秉持美国优先的原则,开始抬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英国等欧洲主要国家也开始提高关税。这一做法很快波及世界,国际贸易几乎成为一潭死水……在美国的倡导下,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下表整理了近代以来部分时段中国平均关税的变迁

南京
国民
政府
统治
时期
时间/文件平均进口关税税率
1929年前约4%
1929年《海关进口税则》约8.5%
1931年《进口税则》约10%
1934年《进出口税则》约25%
改革
开放
的新
时期
1980年 (执行195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52.90%
1985年《海关进出口税则》38%
1996年《海关进出口税则》23%
200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15.30%
201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9.80%
2022年《海关进出口税则》7.40%

——摘编自姚永超、王晓刚《中国海关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贸总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进口关税税率,指出两者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并分析各自的变化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1)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的体制。(2)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9-09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此外,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

——摘引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

——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在日本投掷的原子弹使远距离战胜敌人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久,苏联也研制出了核弹,开启了核竞赛的危险游戏。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另一方面美苏都加强核武器研制。1952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枚比1945年原子弹威力还强1000倍的氢弹。一年后,苏联也制造出氢弹。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70年代,双方都对对方持有的近万枚弹道导弹十分忌惮,因此建立了直接联系的热线,防止灾难发生。

——摘编自(西班牙)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标志,并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代表战”及“惊心动魄的事件”名称。
2022-08-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