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运瞻》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已经越发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际金融界已纷纷实行金本位制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坚持铜本位制和银铜复本位制这两种货币体制并行的古怪格局,而且还在向银本位制演化。19世纪末世界各国纷纷将手中的银条银圆抛售以换取黄金,金银比值愈发扩大。但《辛丑条约》赔款的计算方式仍然用白银,还竟然同意“本息用金付给,或按应还之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导致“镑亏”,即金银比值扩大后的亏空。驻外使节建议朝廷改用金本位制,遭到中国官员反对。19105月,清廷还是决定“暂就银为本位”,发行重七钱二分的一元银质硬币为国家主要货币。

——摘编自克念《近代中国为什么错过了金本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镑等同于黄金的原因及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清朝固守银本位的政策。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有一种臆想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明朝试图超过元朝在海外的经营,也想要像西班牙王室鼓励哥伦布航海那样,做出新发现。……明朝的永乐帝在登基之前负责防卫北方,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便利防守北部边疆,所以他对北方的威胁始终耿耿于怀。朱棣可能是想派遣使者与西边的帖木儿汗国联络,希望跟帖木儿汗国互通声气,包抄瓦剌蒙古的势力。首先,郑和航海之前永乐皇帝的诏书中就特别提到“今遣太监郑和往西域忽鲁谟斯(今波斯湾入口)等国公干”。他没有提到东非、印度、苏门答腊之类的地方,所以郑和七次航海,每一次都到位于波斯湾东南的忽鲁谟斯。其次,郑和手下有一个叫马欢的宁波穆斯林,回国后写了《瀛涯胜览》,他有一首诗:“忽鲁漠斯近海傍。大宛米息(埃及)通行商。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忽鲁谟斯是由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第一个海港,所以说它是“近海傍”。明初大宛是帖木儿汗国的心脏地区,距离蒙古盘踞的新疆非常近。

——摘编自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9-07更新 | 36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改革

材料一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对辅臣们说:“天下自五代分裂,擅据一方,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议饼省之。”

上(宋神宗)谓执政曰:“河北大抵立州县太多。”问唐河北州县。

安石曰:“唐时或是藩镇欲张虚名,纵唐州县亦不足问,但计方今利害何如尔。”

陶盛认为,河北“沿边地相属,如北平至海不过五百里,其间列城十五,祖宗之意固有所在,愿仍旧贯。”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期间,北宋政府对地方行政区进行了调整,河北西路撤去19个县,变法结束后,有16个县恢复建制。

——摘编自陈晓珊《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


评析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的改革。
2022-09-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开学)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美国拥有学位授予权的营利性大学分类统计表


学校类型
学校数量平均在校生人数
上市公司
型院校
独资/合资 企业型院校上市公司 型院校独资/合资 企业型院校
邻里性学校62303711352
邻里性学院26461206622
邻里性大学1434988825
地区性学校1526730204
地区性学院47762819
地区性大学4560586
国家性学校4776481384
国家性学院4935651404
国家性大学138624961014
合计3605381189410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统计,一直到2018年,全美国共有4298所可以授予学位的大学,其中包括了1626所公立大学,1687所私立非营利大学和985所营利学校。

——摘编自周保利《二战后美国营利性大学的快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自1852年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进行美国第一场校际运动竞赛以来,美国大学运动项目层出不穷,吸引着众多学生和校友的关注。大学可以凭借优秀的球队上国家级的电视转播,宣传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情况,从而吸引到优秀的新生。对学生的教学方式随科技的进步而革断,存在于不同时空的学习者都有机会聆听全世界最优秀的教授的讲座,教授们也可以借助网络化的课程扩大知名度,大学更是可以通过质量较高的推广教育课程获利。

——摘编自梅伟惠《美国大学商业化现象及其启示》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营利性大学的收入来源。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商业化。
2023-02-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等3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由此开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合作的 新的里程碑。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亚非国家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及原则,指出: “我们亚非国家需要在经济和文化上合作,以便消除我们在殖民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压迫下所 造成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状态。我们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应该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 而不应该附有任何特权条件。'‘此后,中国开始同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开展以经济技术援助为 主要形式的经济合作。1956年6月21日,中国政府和柬埔寨政府签订了经济援助协定,这 也是中国同亚非民族主义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有关经济技术援助方面的协定。从1956年至 1963年,中国还与尼泊尔、锡兰(斯里兰卡)、缅甸、几内亚、阿尔及利亚、马里等十几个亚非 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向他们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其后,对新兴民族国家给予经济 技术援助成为中国的一项长期政策。

——摘编自李伟《新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政策的演进及评析》

材料二   中国在1950-1978年累计提供对外援助约45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援外支出占国家 同期财政支出的1.73%。其中19711975年,援外支出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 5. 88%,1973年一度高达6. 92%。这一时期中非团结合作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伟大工程,是 中国历时6年帮助非洲国家修建了长达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此举有力支援了南部非洲国 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极大地鼓舞了非洲人民追求自立自强的民族主义精神。坦赞铁路 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其历史意义至今仍在显现。

——摘编自罗建波《中国对外援助模式:理论、经验与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意 义。
2023-02-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奴隶制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雅典除少数国有制外,绝大部分奴隶属于家庭个人所有,奴隶主与奴隶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隶农制的特点,并对古罗马隶农制进行简要评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海外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多维度的剖析。

荷兰莱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彭轲: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关键是“在继承列宁主义政党核心原则的基础之上,重视自我建设”。

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干事长曼弗雷德·格伦德:“中共是一个务实的执政党,为所有13亿人民谋福利。过去30多年,中国在经济、社会和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就是中共执政能力的最好证明。”

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韩博天等撰文指出,规划在中国是“制定各种公共政策的主要手段”,其特点是是“在松散的制度化基础上,在不断协商、起草、试验、评估和调整政策的过程中,重新组合各种治理方式”。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洪朝辉:中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既不是西方教科书上所讲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也不是西方典型的市场经济,它是建立在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之上的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本杂交的混合经济。”

——摘编自高晓林黄冰琼《海外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智慧的认识与评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话题引发海外学者的讨论与关注的原因,并谈谈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讨论。
2022-08-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惯法随着时间的流逝、案件的积累等诸多因素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中世纪时期的领主和佃户便要求将习惯法诉诸文字,以备审判时准确无误地使用。在英国,庄园法庭的判决结果一般是记录在案的,从而形成所谓的“判例”,而新的“判例”便可以作为新的习惯法在下次审判中被引用。虽然庄园惯例并不是由庄园领主统一制定的,但当已经存在的惯例不能够完全满足领主的某些利益时,领主便会召集农民来重新制定新的庄园惯例。每个庄园法庭里的农奴和领主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无休止的争辩,从而产生了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新的判例。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集体表决,我们会发现新的惯例在慢慢倾斜,倾向于农奴一方。

——摘编自刘璐《论中世纪英国庄园法庭的性质》

材料二   11世纪后期,《查士丁尼法典》一经发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人开始积极投身于对法典的研究之中。其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闻名欧洲,该大学逐渐取得欧洲法律学教育的领导地位,其全盛时期有来自欧洲各国的学生约一万多人,声名远播。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法学流派也开始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法学学派有注释法学派和疏证法学派。通过他们的努力,中世纪的时代精神得以与古典时代的罗马法相融合,使得罗马法更加适合中世纪的历史实际,从而为欧洲各地继受以及在法庭审判中实际使用罗马法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英国“庄园惯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庄园惯例”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查士丁尼法典》对中世纪法律的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