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明代史学成就】

材料   自明初开始,从中央到地方,方志的撰修受到普遍重视。朱元璋即位不久,即于洪武三年(1370年)“诏儒士魏俊民等类编天下州郡地理形势、降附始末为书”,撰修全国性志书《大明志书》。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朱棣又诏令天下各地郡、县、卫、所撰修志书,并颁布了《修纂志书凡例》,对志书包含的各项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此后,除景泰、天顺、嘉靖时期分别撰修的《寰字通志》《大明一统志》《承天大志》等全国性志书外,天下各地修志成风,形成一统志与郡县志齐修并举、共同兴盛的局面。嘉靖时期的《重修淳安县志序》中说的“皇明御极,鉴古定制,郡邑皆有志,而会其总于天下一统志”,便是这种状况的极好说明。《中国地方志综录》修订本中共辑录现存明代方志多达7413种,而实际数量超过这个数字。

中国自先秦以来,无论官府还是知识分子个人,对记录史事和撰修史著都十分重视,历史记载代代延续,所谓“国灭史不灭,故虽偏霸之朝亦皆有史”。到宋代,经过历代史家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古代史著在内容和体裁上趋于成熟,这使宋代史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也对元明史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为明代上述史学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基础。直至元代,虽然最高统治集团是文化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但对史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逊于文化发达的汉族统治政权。到明代,这种传统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清代学者在《四库提要》中说,明代人“尤好作私史”,便是其重史传统的一种表现。

——摘编自毛佩琦主编《中国大通史·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代史学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明代史学取得成就的原因。
2 . 下表是关于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的芍陂(在今安徽寿县)的相关史料记载。据此可知该工程(     
出处史料
《晋书》刘裕敢怀奸计,屯聚芍陂,有扰边之志,宜遣烧之,以散其众谋
《晋书》元帝(司马睿)遣甘卓、陶侃等北伐,默劝侃讽喻百姓,共修芍陂,以供军用
《宋书》高祖(刘裕)将伐羌,先遣修之复芍陂,起田数千顷
A.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B.是宋代开始修建的
C.得到了百姓大力支持D.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南齐书》记载,“益州……西通芮芮河南,亦如汉武威张掖,为西域之道也”。“河南道”这一交通线,由西域“先通过焉耆到鄯善(今新疆若羌),由此沿今若羌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吐谷浑境的白兰地区,再至察汗乌苏河的都兰城(即后来的吐谷浑都城)……更东南行,以达吐谷浑龙涸(今松潘)而入益州”。据此推知,“河南道”开通的背景是(     
A.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B.河西地区被少数民族政权控制
C.经济中心南移的趋势不断加强D.西域与江南地区的联系较密切
2024-02-0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1913年《江苏省实业行政报告书》记载,无锡农业总户数142134户,其中养蚕户142005户,占99%。桑园占耕地面积的20%,家家栽桑,户户养蚕。整个近代,无锡的蚕桑业为“江苏全省之冠”,在乡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表明近代无锡(       
A.家庭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传统的小农经济彻底瓦解
C.乡村经济呈现转型特征D.纺织业成为政府支柱产业
2024-04-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苏美尔地区的某宫殿(或神庙)遗址中,发现了约公元前3000年的大量原始楔文泥版,墓中用来记录和传承知识的辞书(相当于课本)文献占15%,包括“树木表”“容器表”等十几种分门别类的辞书,而“百工表”更是罗列了120多种不同职业或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由此可知,苏美尔人(     
A.有完善的历史记载B.社会分工细致C.有较完整的成文法典D.社会等级森严
2024-02-24更新 | 2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八)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商周时期,甲骨文的内容涉及祭祀、求雨、王命、征伐、狩猎、迁徙、生育、灾害、死亡等种种自然和社会现象,青铜器铭文的内容则集中于对制器者受天子册命、贽见等活动的记载。这反映了(       
A.社会礼乐秩序逐步建立B.书法从文字中独立出来
C.青铜器的审美表现力强D.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
2024-04-22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关于尧舜的记载(部分)。据此可知,早期中华文明(       

记载

出处

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史记·五帝本纪》

文祖者,五府之大名,犹周之明堂

《史记集解》

归,格于艺祖,用特(“艺”是“祢”的异体字)

《尚书·尧典》

A.呈现出鲜明的理性色彩B.出现了祭祀祖先的习俗
C.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D.展示了清晰的文化传承
2024-04-22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据梁启超在1920年发表的文章记载,他在欧洲遇见了一位美国记者,这位记者觉得“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不赞成梁启超将之“带些回去”的打算。梁启超问:“你回到美国却干什么?”他叹气说:“我回去就关起大门老等,等你们把中国文明输进来救拔我们。”由此可见(       
A.一战瓦解了资本主义体系B.中华文明得到西方社会认可
C.西方文明的发展面临困境D.一战对欧美造成全方位冲击
2024-02-23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旧唐书》记载,隋朝人窦威家世勋贵,他的兄弟们都崇尚武艺,“以军功致仕通显”,而窦威好读诗书,为官清闲。到唐代后期,“乡贡明经”“乡贡进士”作为一种头衔被广泛使用。这一变化说明(     
A.科举入仕的观念日益发展B.官吏选拔强调文官特色
C.朝廷增加进士及第的名额D.地方政治稳定得以巩固
2024-02-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古代有关质量管理的内容。

史料记载出处
先秦时期出现“物勒工名”制度,即在制作的物品上要镌刻工匠的姓名,以便日后发现问题时追究责任。《礼记·月令》
“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甬(桶)不正,二升以上”“斗不正,半升以上”“斤不正,三朱(铢)以上”,均要罚款,“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秦律》云梦睡虎地秦简
“诸校斛斗秤度不平,杖七十……有行溢、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官吏如果是违法知情者,则与违法者同罪;不知情者,罪轻二等。《唐律疏议》
“民敢违诏复织,募告者,三分赏其一”,军器监派人到各地都作院指导、监督各项标准的执行,并将执行标准和产品质量作为都作院官员考核的依据。《宋刑统》
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不)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明律》
本店……须凡事究心,益求其善,以为子孙世守之业。倘有不肖……劣者则为下流苟且之事,丧心败德,永无昌炽之期。清代徽陈士策

——摘编自李良平《古代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措施的启示》

材料二   秦汉时期,无论是对官营手工业还是民间产品生产,其“度”“量”“衡”等计量规范,以及法式、形制等质量标准都由官方直接控制。唐宋时期,政府除了对京畿地区和宫廷奢侈品、兵器等特殊产品采取较为严格的事前质量规范外,对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环节的“行滥”现象,则更多采用“诸色人”等社会主体主动“募告”以进行事后惩戒的方式进行监管。明清时期……政府对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监管从生产流程的直接控制转向对采购环节的事中、事后管理……政府对商品流通环节和市场交易环节的质量监管更大程度地依赖牙侩、行会、公所等社会第三方机构和个人进行,契约习俗取代法令条格成为商品质量监管的主流规范。

——摘编自程虹、陈昕洲《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质量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23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