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诏:“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以国用急不待秋,方青苗即征之,号青苗钱”,“五年始定法,夏上田亩税六升,下田税四升,秋上田税五升,下田税三升,此夏秋分征也”对上述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A.制度变革具有渐变特征B.唐代宗已全面实施两税法
C.与王安石青苗法内容一致D.实现减轻民负的根本目的
7日内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射洪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关于汉代是否存在夜间出行,《后汉书·廉范传》记载“旧制禁民夜作”,但《东方朔传》中记载了汉武帝年轻时常夜行游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写丞相田蚡至魏其侯家赴宴“卒饮至夜”;东汉《舞赋》描绘了宴饮结束,时当夜半,众宾乘马散去的情形。据此可知(     
A.官方史书的记载最为完整可信B.历史叙述具有主观随意性
C.确认历史事实要综合多种叙述D.文学作品可证实史书真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古代菲律宾使用过一种名为“巴伊巴音”的文字,和东南亚多种文字一样,是由南印度婆罗米字母演化而来的;越南北部发现了改编后的《罗摩衍那》的口头文本,把安南(今越南)变成了十车王的阿耶陀国(中印度古国)。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东南亚难以创造出独特的文明形态B.古印度文明体现出开放包容的特性
C.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具有重要的影响D.古印度文明推动东南亚的人口迁移
4 . 历史上西周和西汉都曾经实行过分封,西周是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区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西汉初年,则是先分封异姓王而后分封同姓王到各地做诸侯。由此可见,两者的分封都(     
A.巩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封建统治
C.加强了君主专制D.强化了血缘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11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明确授予以教授罗马法而名震四方的博洛尼亚大学师生特权,并保护其人身安全与迁徙自由。后来各国国王纷纷效仿,大学在13、14世纪迅速壮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基地
C.王权教权争取的重要对象D.保存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读如图信息。图中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岭南地区(     

A.新式耕犁的推广B.生产力领先全国C.中医药事业繁荣D.社会秩序较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秦郡的划分,基本上是以山川为界(如下表所示),郡的辖区范围与自然地理区域颇为吻合。下表这反映了(     
表现示例
每个秦郡大体即是按照一个地理单元来
划分
汉中郡的范围与汉中盆地大体相当南阳郡的辖区也即相当于南阳盆地
如果自然区域的范围比较大,就分设为两郡云中与九原两都共同管辖河套冲积平原巴郡和蜀郡一起统辖四川盆地
每郡大多以一个肥沃的盆地或平原为核心,然后推广到四周的高原或山地北地、上郡、上党、太原、河东、代郡、雁门等郡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A.地理环境决定行政区的划分B.政治统一消解地方割据威胁
C.耕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D.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被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夏商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是氏族,至西周春秋时期则是宗族。春秋中期,一个地域的民众,非必只有一族,居于某地的民族就被称为某地之人;普通民众,一般都同时有两种身份,一是某族之人,二是某国之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国家治理体系走向成熟B.宗法分封制崩溃带来的后果
C.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D.统一战争加快民族交融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格里芬是神话中欧亚草原上黄金宝藏的守卫者,其形象主要呈现为:鹰头、鸟翼、狮身。如图是格里芬在欧亚地区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各种形象。这反映出(     

A.欧亚文明传承的连续性B.区域文化传播的变异性
C.人类文明演进的一致性D.世界文化发展的同源性
10 . 汉武帝即位之后,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把王国的领地割裂成许多侯国。此外,汉武帝还以“左官律”(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等立法手段,控制了人才资源。上述举措(     
A.有利于人才选用B.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C.推动了律令合一D.丰富了国家治理手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