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航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材料二 新航路

材料三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比较材料一、二,分析提取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
2016-12-12更新 | 11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 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七款 ……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案。
第二条: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   总统有权缔约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
第三条: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该政体是如何逐步实现有效控制王权的?
(2)指出材料二中宪法所反映的原则,并根据材料具体说明这种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不得照抄原文)
(3)英国和美国政体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优点。
3 . 材料一 (1898年8月30日上谕曰:国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京外大小各官,旧制相沿,不无冗滥。近日臣工条奏,多以裁汰冗员为言,虽未必尽可推行,而参酌情形,实亦有亟当改革者。……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为;其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事务甚简,半属有名无实,均著即行裁撒,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
——《清德宗实录》卷四二四
材料二 (1898年9月26日)上谕曰:朝廷振兴庶务.一切新政,原为当此时局,冀为国家图富强,为吾民筹生计,并非好为变法,弃旧如遗。……所有现行新政中裁撤詹事府等衙门,原议将应办之事,分别归并,以省繁冗。现在详察情形,此减彼增,转身周折,不若悉仍其旧。著将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寺、光禄寺、大仆寺、鸿胪寺等衙门,照常设立,毋庸裁并。
——《清德宗实录》卷四二七
材料三 近来朝廷整顿庶务,如学堂、商务、铁路、矿务一切新政,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实筹办.并令办理情形,先行具奏。该将军督抚等,自主仰体朝廷孜孜求治之意,内外一心,迅速办理,方为不负责任。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愒,虽经严旨敦迫.犹复意存观望,即如刘坤一、谭锺麟总督两江、两广地方,于本年五六月间谕令筹办之事,并无一字复奏。迨经电旨催问,刘坤一则籍口部文未到,一电塞责。谭锺麟且并电旨未复,置若罔闻。该督等皆受恩深重,久膺疆寄之人,泄沓如此,朕复何望?倘再藉词宕延,定必予以严惩。直隶距京咫尺,荣禄于奉旨交办各件,尤当上紧赶办,陆续奏陈。共余各省督抚,亦当振刷精神,一体从速筹办,毋得迟玩,至于咎戾。
——《清德宗实录》卷四二
注:玩愒,荒废时日。膺,承担。戾,罪责。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光绪帝两次上谕的内容有何不同?是何原因?
(2)依据材料三,说明地方督抚对戊戌变法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分析上述三则材料,说明清末吏治的特征。
2016-11-27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西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4 . 题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房地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上海迅速崛起。……1860年至1862年,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又对租界房地产起了推动作用。有洋枪队保护的上海租界成了避难所,士绅和平民大量涌入。……到1914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盼纷加入。
——李扬《上海房地产的百年动荡》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上海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2)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
材料三 进入近代以后,四合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式建筑形式成为重要的点缀。后圆恩寺胡同7—9号院位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曾是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所建之中西合璧四合院,坐北朝南。院内西部为中式传统四合院;中部为西式二层楼,楼前有圆形喷泉水池,周围点缀原圆明园石刻,池东南有一花岗岩棱柱西式圆亭;东部有假山有游廊。
——《北京历史文物志》
(3)依据材料三,指出 “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新特征,据此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
2016-11-27更新 | 1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历史小论文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到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知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而弗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外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评价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问题。
2016-11-27更新 | 5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景德镇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 “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7 . 20L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盛大开幕,广州继上海之后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实际上广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广州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在其被迫开放的同时,中国的哪些主权也 遭到破坏?
(2)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由于敌人力量太强大,起义最终失败。后收殓烈士遗骸72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请问这次起义是由哪个组织领导的?这个组织成立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曾经在广州召开过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请问是第几次?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4)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顽强抵抗,但仍然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l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请问中国这一时期失去大片领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有人说:“1984年,对于广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简要分析原 因)?
2016-11-18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卷
简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
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度与我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中印两
国就有往来,隋唐时期交往就更为频繁。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经常有中国商
船泊港;印度的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来贸易。唐朝输往印度的商品有麝香、丝织
品、瓷器及铜钱等。从印度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珠、棉布、胡椒等。在唐代中印文
化交流史上,两国的佛教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两位高僧……。
材料二:马克思针对英国侵略印度的结果断言:“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
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
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三:……从1949年,印度成为第一个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始,
两国进入“蜜月期”。1954年10月,尼赫鲁
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
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
的一段佳话。
——《南方周末评论:龙象相邻--中印关系历史
与现实》
材料四: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为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实行了具有本国特
色的发展模式: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机制,现代工
业与农业结合的经济模式,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发展战略,利用国外资源与自力
更生结合的发展方针等。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印度经济模式虽然存在着问题,但获得
了一定的成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再一次证明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
促进了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
——李大薇《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唐朝时印度称谓叫什么?材料中所说的“两
位高僧”是指哪两个人?分别说明他们对中印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的“双重使命”的涵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这一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中印关系史上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有
何重大意义?
(4)据材料四,改革后的印度经济体制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形成
这一相同点的根本原因何在?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重要启迪?
2016-11-18更新 | 1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
10 . 古代的徽商主要指的是明清时期徽州府(今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市)籍商人集团,它与北方的晋商构成明清时期雄踞南北的两大商人集团。
材料三:以下是史籍记载的明清时期徽商经营活动的一些情况:徽商又被人称为“儒商”。他们普遍受过儒学教育的熏陶,既重利又重义,以“买卖不成仁义在”、“宁奉法而折利,不饰智而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作为经商活动的信条。徽商“出吴会(苏州),尽松江,走维杨,抵幽燕,以故贾之所入,视旁郡信厚”。徽商除从事商业贩卖外,还在江南苏杭等地投资兴办丝织、制茶、采矿等产业。清代徽商兴办的丝织工场织工达数百人之多。徽商获利最大的是盐业。徽商通过结交官府权贵在南方许多地区获得食盐的专卖权,依靠垄断性经营获得巨额利润。
材料四:进入晚清,商业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徽商因恪守旧的经营传统日益走上衰败道路。与此同时新兴的江浙商人集团(又称江浙财阀)由于享受越来越多的商业特权而日益强大,最终取代徽商成为中国势力最强的商人集团。
(3)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徽商经营活动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4)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徽商衰败的原因。
材料五 2010年4月5日15时40分左右,矿难发生192个小时后,王家岭煤矿115名被困工人成功获救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这一天,亿万人民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乃至世界救援史上的生还奇迹。“王家岭奇迹”的创造,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有力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接到事故报告后,对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事故当天便连夜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各有关方面迅速行动、密切配合,全力营救井下被困人员。
材料六:“王家岭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抢救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信念,离不开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科学施救。为了营救被困人员,王君省长表示,山西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全力以赴、不遗余力。为了保证幸存者得到及时救援,救援人员达到5000多人,所有救助设施都提前备好,一切井然有序;从井口到医院的路线全部打通,形成了一条绿色生命通道。河津市距离事发矿区最近,河津市的主要领导杨勤荣、杜中伟要求大家:“人的生命大于一切,救援的工作大于一切,为了153名工友的生命,市委、市政府要人给人,要物出物,要不惜一切代价,动员所有部门和力量,积极参与救援、医疗、善后各项工作!”随即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杨勤荣,市长杜中伟为领导的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安全保卫、现场救援、后勤保障、医疗抢救、善后处理、新闻应急等6个小组。该市市领导包干到人,分头负责各项工作,由于准备充分,各路队伍各负其责,井井有条,没有出半点纰漏和差错。在随后的10多天里,全市近3000余人参与到救援工作中来,积极完成了事故抢险总指挥部和省、市交办的各项抢险救援任务,在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家属安抚、获救者运送、医疗救治等方面打了一个个漂亮仗。
(5)救援行为的坚决与有效体现了哪些经济学道理?
(6)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谈谈救援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2016-11-18更新 | 6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上高二中考前热身测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