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著述外文单行本发行排名前5的文章

编号篇名(撰写时间)外文种类首版年份版次数量
1949年-1976年)

《实践论》(1937年)501952104
2《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46194993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1957年)
34195780
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
34195679
5《矛盾论》(1937年)35195278

——摘编自张放、严丹《毛泽东著述多语种版本的海外传播及利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贡献并进行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思想的世界影响。
2024-05-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0余年来,苏联为改变农业状况采取过一些措施,使其农业获得一定发展,但相对落后状况并没得到根本解决。十月革命前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农村保留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形式,列宁说俄国甚至“比西欧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薄弱的基础给苏维埃政权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另外,苏联纬度高,大部分地区冬季严寒干燥夏李短促温和,20世纪70年代出现5次粮食减产,均与气候有关。追溯历史可看到苏联农业政策走过一条充满错误轨迹之路,虽然新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力进步,也只是昙花一现。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引起激烈争论并演变为党内斗争,之后开始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思想与管理体制,贯穿之后苏联始终,超越其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违背经济发展内在规律。

——摘编自杜洋的《论苏联农业发展滞后的历史与体制因素》

材料二   纵观美国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农业缓慢发展时期,20世纪之前,美国农业比较落后,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从19世纪中叶开始,国会加大了在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立法,为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是农业产业化格局形成时期,20世纪初,伴随工业产业化的步伐,农民也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的路子。第三阶段是农业现代化初期,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农业也开始快速发展,尤其是大马力机械的普遍使用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打下坚实基础。第四阶段是农业现代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农业进入稳定发展并逐步迈向现代化时期,主要表现是农产品国际市场的扩大,为美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摘编自毛霞的《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美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024-05-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高地位,具有包容、博大、求知等精质,公元6世纪至7世纪,外来慢略和传统商路改变导致了阿拉伯半离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庞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处在东西方的交通收道上,商业往来、人员交往,为文化对接与碰撞提供了便利,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如日中天,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阿拉伯人对于书籍和典籍是非常珍视与热爱的,达宫显贵等人出资兴建图书馆,伊斯兰教也十分鼓励教徒学习知识。特别是兴起于中世纪的翻译运动,从最开始零星翻译到最后声势浩大的群众社会活动,阿拉伯人的学识在升华与充实。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典籍又流回欧洲,在其理性的土壤上开出绚烂的花朵。

——摘编自殷实的《论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对外传播》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辉煌灿烂,它与希腊、罗马等文化一起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对欧洲有很大影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医学对欧洲自然科学起到了启蒙作用,其地理学家宣传了古代地圆说,认为世界这个已知半球有一个“圆屋顶”,坐落在与四个方位基点距离相等的地方,并把它写进了拉丁语著作,后来哥伦布从中获得启发,推动了他去发现新大陆。其文学对欧洲文学发展影响较大,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在取材,写法和风格上都曾借鉴于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帝国与唐朝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中国广州、扬州等地也成为阿拉伯商人来往之地,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都先由阿拉伯人接受再传播到西方。

——摘编自唐宝才的《阿拉伯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影响。
2024-05-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36月,以佐野敏男为团长的日本静冈县日中茶业考察友好访华团一行十人,由上海入境到访江西省,与江西省农牧渔业厅及江西省农科院蚕桑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围绕茶叶生产、贸易、消费等议题进行了座谈。19838月,日本静冈县茶叶试验场副研究员后藤正访问杭州,对当地的茶树品种、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考察,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交流了日本茶园施肥的生产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优化茶园土壤、培育香气高的茶叶优良品种与提升制茶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振华《日本静冈县茶叶专家来杭考察》

材料二   日本茶道里千家(茶道文化社团)与中国开展的茶文化学术交流,不仅仅派遣访华团开展短时间交流,还着眼长远,积极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合作,通过开设茶道文化课程、接纳留学生等,培养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日本茶道里千家与天津商业大学合作开办了“天津商学院里千家茶道短期大学”,不仅招收日本留学生进修汉语、京剧、太极拳、陶瓷、绘画、书法、茶道等课程,还招收中国学生学习日本料理、茶道等。

——摘编自汪伟《商学院里千家茶道短期大学举行毕业典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派出茶业友好考察访华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双方进行茶文化交流活动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日茶文化交流。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的早期维新思想,大体是指1894年以前的维新思想,它的发展以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中法战争以前,它虽然与洋务思想存在某些歧异,但附属和依存于洋务思想;中法战争以后,它作为洋务思想的对立面而逐渐分离出来,表现出了更多的资本主义倾向……19世纪80年代,中外交往走向频繁,不少人(薛福成等)获得了留学或出使西方国家的机会,增加了对西方社会的切身体验。中法战争已经表明洋务措施不能使中国自强的事实,早期维新思想家转而要求采用西方民主政治形式,君民共主被提上日程,成为当时维新思想家宣传鼓吹的重点。“以商为战”则是早期维新思想家对“西学为用”思想的一种补充,这种思想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外国商品侵入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形成的,因而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

——摘编自吴剑杰《论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分离》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认为,儒家的思想专制是造成中国思想僵化和文化落后的主要原因,它通过文化的传播进入国民性中,尤其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教和被偶像化的孔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五四运动的先驱者在主张学习西方进步文化的同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如李大钊、鲁迅等,其广泛传颂的文学作品无不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彻底西化”这种抉择推动了中国传统框架的突破,有利于传统文化惰性思想的消散,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

——摘编自秦晓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法战争后早期维新派有别于洋务派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分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核心内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在界定民主政体时这样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体,因为城邦的治理以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为依归。处理私人争端时,按照法律,人人平等。一个公民只要有才能就会受到关注……而且,一个人尽管缺乏禀赋却能为城邦服务,他不会因贫穷而受到阻碍。”

——译自[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雅典是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克里斯提尼改革后,民主逐渐成为雅典公民生活的准则。在伯里克利时期,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为西方送去了政治文明的曙光。

北美殖民地时期基本的政治理论都是从英国承袭而来,是君主、贵族和民主糅合在一起的“混合政体”。而独立战争发生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的权威下降,混合政体中就只剩下“民主”适合新生的美国。建国之初的联邦政府将议会分为两院,参议院的参议员并非直接民选;行政权则交由总统为核心的政府掌握,在执行方面一家独大;司法权则交由几名终身任职的大法官所把控。美国建国精英宣扬“人民主权”,把所有的政府官员说成是人民的代表,政府是一个“民治政府”。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美国建国之初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现代民主”,而只是初具模型,还需要在今后的政治发展中不断完善。

——摘编自杜常生《民主的古今之辨——以雅典和美国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界定的民主政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古代民主对美国现代民主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的太学和州县学多有名无实,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以补官学之不足。自北宋初就名闻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在南宋中期相继复兴。之后,各地争相效法,纷纷建立书院,延聘名师硕儒,聚徒讲学。二十几年后,蔚然成风,呈鼎盛之势。南宋书院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江南之地,以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为最多。特别是朱熹、陆九渊等一批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弟子都在江南地区讲学,遂使这些地区成为书院最发达之地。

——摘编自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

材料二   18世纪的许多思想文化活动都是在国家机构的影响下进行的。雍正资助书院使学者们有了职业,1736年至1795年在位实际执政61年的乾隆,曾倡议由一大批有学问的文人编了大约57部大部头著作,如《四库全书》等。清代的学术从属于官方,即使这种从属是间接的。皇帝对中国知识界的统治还表现在对文化的镇压上。这一镇压持续了大约15年,与编纂《四库全书》同时进行。

——摘编自(美)费正清、赖肖尔著《中国:传统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官学的显著特点并简要评价。
8 . 近代以来辽宁人民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压迫,辽宁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次反抗斗争,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辽宁各级党组织成立支前委员会,动员当地群众积极参加战勤队伍,动员了近百万民工队伍随军作战,从人力、物力上鼎力支援人民解放军,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辽宁解放后,在东北局指示下,辽宁各级党组织迅速组织了6万名民工随军入关,担任战勤任务,并组织万余辆大车、数万副担架随军行动。辽宁解放区还抽调20余个卫生机关、近6000名医务人员随军入关,并集中大批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满足入关部队的需要。辽宁的军工产品特别是武器弹药,除少部分供应东北留守部队外,绝大部分支援关内人民解放军。这些武器弹药对关内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自《中国共产党辽宁历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共辽宁省委领导人民全力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辽宁人民肩负繁重而光荣的支前任务,在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动员与支援,据不完全统计,朝鲜战争期间,辽宁先后动员246.2万人次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各种战勤工作,出动战勤大车13.3万辆,捐献粮食356.56万吨,捐款折合战斗机235架,辽宁的许多工厂夜以继日地为志愿军生产军需物品、武器弹药,竭尽全力保证前线的物资供应,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保障。辽宁在抗美援朝时期参军参战人数达到32.15万,为志愿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为赢得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自《中国共产党辽宁历史简明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宁民众为全国解放做出的贡献,并分析辽宁民众踊跃支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做的贡献。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如图是中华法系的脉络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西汉以来中华法系的演变历程。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法系的影响。
10 . 金与南宋对峙时,曾拥有较大的实力优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其(辽朝后期女真人)地则至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以耕凿为业,不事蚕桑……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善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绸缪:缠绕)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3政宣上帙三

材料二   世宗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此处指1165年宋金“隆兴和议”),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

——【元】脱脱等:《金史》卷8《世宗纪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时期的女真人与同时期专事游牧生活的其他民族的生产、生活有何异同,其后来为保持较强大战斗力采取了何种管理系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金世宗的治国政策及其主要思想依据。
2024-01-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