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4 道试题
1 . 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罗马帝国的东方丝路贸易通过陆路和海上的不同路线进行。当时罗马商人主要依靠通往帕提亚(也称安息)和中亚的陆路和红海、波斯湾到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的海路获得东方货物。一般来说,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亚洲东南部、中国和印度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丝绸大量产自中国,上好的香料产自东南亚,胡椒粉来自印度。除了香料之外,印度还出口棉织品以及珍珠、珊瑚和象牙。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首饰、手工艺品、装饰物、香水、青铜制品、羊毛和亚麻制品、陶器、铁制工具、橄榄油、葡萄酒和金条、银条等也在丝路上流动。

——摘编自裔昭印《论早期罗马帝国的东方贸易及其社会文化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东方丝路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戴维斯认为英国在16601770年代发生了以外贸增长为主要特点的“商业革命”。16601700年国内产品出口为0.6%、进口为1.5%;1700-1750年国内产品出口为2.7%、进口为1.2%。18世纪70年代初,英国出口到美洲、非洲、印度及远东等“新市场”的产品,比世纪初增加了近8倍。从出口结构看,1701年毛制品出口200万英镑,占出口总额的1/4以上,1770年达到400万英镑,占出口总额的1/41/3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660—1770年英国“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工业化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通过打破国内贸易壁垒,以及废除阻碍技术发明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行会,为西欧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准备。在大陆上,最早的工业中心是比利时,那里的煤炭、冶铁、纺织、玻璃以及军火业在19世纪早期欣欣向荣。与此同时,法国也开始了工业化。到1830年,法国企业雇佣了大约1.5万名英国技术工人帮助法国建立起机器纺织工业与冶金行业。到19世纪中叶,特别是在冶金行业中,法国工程师和发明家的改进与发明取得了巨大功效。其后的一个世纪里,铁路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同时降低了运输成本。

——摘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推动19世纪中叶欧美工业化进程的因素。

材料四   据统计,目前占世界人口97%的发展中国家,只拥有世界3%的专利,而占世界人口2.5%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97%的专利。专利占有的不对称,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鸿沟不但不会缩小,反而很可能将越拉越大。

——摘编自霍剑《专利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负面效应法律研究》(2011年)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世界专利占有现象的认识。
2024-01-3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在20世纪50一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人民展现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如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华罗庚等,他们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材、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列举出研究你的主题所需的历史资料搜集方法。
(3)谈谈材料中的时代精神对你的启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机器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从此,人类由农业文明逐渐走向工业文明。



瓦特和他的蒸汽机

材料二   随着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大量集聚,工人的居住区往往是城市中最拥挤、最肮脏、最龌龊的地方,然而,这种糟糕透顶的房子还不属于自己。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排水沟里流淌的污水也充斥化学污染物的怪味。妇女从受限制中解放出来,她们走出家庭,锻炼她们与人共事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训练她们自尊自强的勇气;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成了科学家或社会名流,如(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成了博士,而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理发店学徒出身的阿克莱特成了社会精英。这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

——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等《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蒸汽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01-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开学考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韩非的法家思想秉持一种更为阴暗的人性观,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而控制这种本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行严刑酷法。他洞悉法令与权势、策略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法治”的实现必须依靠集中的政治权力和灵活的统治权术,并将此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举措与主要方法。他认为君主应该“独制”即大权独揽,不与“臣共”。治国理政则“以法”,主要对象是治吏,以制度选官管官;法在用于“治民”时则“君臣共操”,贯彻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为应对狡猾的官吏和刁蛮的民众,在法令的约束之下,还必须巧谋诈略,玩权弄术。三者之中法令宜优先,“以法为本”,否则,缺乏保障君权终身与世袭的制度,失去对臣民的规制、督察和赏罚,将会导致篡权和动乱。

——摘编自段秋关《再识先秦法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法家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
2024-02-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19375月﹣19405月在任)写给他妹妹艾达大量家信,内容多涉政治问题

材料一   他在1937926日的信中写道:“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该对德国说,‘请给我们以满意的保证,表明你们不会用武力对待奥地利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表明我们不会用武力阻止你们所需要的变更,只要你们以和平手段取得这些变更。’”

材料二   19393月纳粹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他在326日的信中写道;“我必须承认对俄国极度的不信任。我不相信它有任何能力去维持有效的攻势,我怀疑它的动机,在我看来,并且只想搞得人人不和。”

材料三   张伯伦逝世(1940119日)前数日,他在致其妹的一封信中写道:“就我个人的声誉来说,是如此一致地强调同一论点,即没有慕尼黑,帝国在1938年会被摧毁……我不认为相反的观点……有存在的可能。纵使对过去两年的真实内情没有什么进一步公布,我也不应该惧怕历史家的判定。”

——摘编自齐世荣《谈私人信函的史料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解读三则材料中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将私人信函作为史料进行历史研究的认识。
2023-10-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南宋至明清,乡约制度是县级以下在村落推行的一套地方自治机构,它的地位正可与王安石的保甲制相当。保甲制是上级政府为了适应当时苦难的局面向下推行的一套施政机构,“编户口、练民兵”是它的主要功能。可是乡约制度的作用并不在此,它是人民自动结合的机构,这就是吕和叔先生所说的:“乡人相约,勉为小善。”他给乡约厘定的四大条款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四大条款就描写了乡约制度的主要功能,它是绅士以领导者的身份,作为教育与组织人民的工具,冀以形成为人民自动结合的机构,成为一个自动奉公守法、知礼习义的单位,也就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团体。

——摘编自费孝通、吴晗《皇权与绅权》

材料二   1864年,俄国实行了地方政治改革,在各省、县分别成立自治局,负责管理地方经济、卫生、教育等事务。1870年通过市政改革,在各城市召开了市杜马,在市杜马选举中,取消了封建贵族特权,实行统一的财产资格标准,即缴纳城市地方税的人都有选举权。1874年又进行了军事改革,废除了募兵制,打破了贵族对军队领导权的垄断。但在以后的30年内,沙皇政府不但没有把改革继续进行下去,而且残酷地镇压民粹派运动和日益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终于在1905年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改革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锐意通四夷”,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与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在外交礼仪上践行“厚往薄来”,朱棣亲自定夺“今后朝贡者,悉依品级赐,虽加厚不为过也”,对于各国贡物并无太多要求,赏赐物品的种类与数量由皇帝决定,且质量和数量远超贡物数倍。

——摘编自李新烽《郑和下西洋与当代中国对非洲政策比较》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中方代表与非洲部分国家代表有了直接且实质性的接触。60年代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提出“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的同时援助坦赞铁路的修建。70年代非洲国家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作出很大贡献。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与机制化成效的推进,中非关系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后中非关系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非关系发展的原因。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卢永根(1930年—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其相关研究被学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他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13年的华农校长。他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热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研究生、青年教师和出国学习访问的学者。温思美、彭新湘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到祖国,来到华农,成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2017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将毕生积蓄合计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概括卢永根院士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永根院士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汉代到唐代,政府在城市中指定集市贸易地点,商人们集聚到那里做生意。依照惯例,集市贸易要到中午才开始,傍晚之前就结束。杨联陞在《中国制度史研究》中说:“唐朝时,集市在中午以200下鼓声而告开张,在日落前七刻钟以300下铜锣声而告结束。这个规矩从9世纪逐渐松弛下来了,到12世纪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从一大清早持续到夜是很常见的,商人们在时间和地点上都不再受到限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唐宋之间的社会变革。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北宋的开封在五代以来发展的基础上,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开封分新旧城,真宗时一共有近9.8万户,到了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人口当在百万左右。在新城以外,还有商贸的小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所谓“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城内还有夜市、早市(又称为鬼市)。南宋的临安是南方最为繁华的都市,四时八节,商贾云集,勾栏瓦市,偏安一隅的帝都沉浸在醉生梦死中。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之间城市“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之间城市“变革”的意义。
2023-10-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就是关心、尊重、忠诚他人,这既适用于私人性的家庭生活,更适用于公共性的社会生活,所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具体来说,在私人性家庭生活里,“仁”表现为孝、悌、亲等具体德目,在公共生活里,“仁”表现为恭、敬、忠、友、宽、惠、信等具体德目。在孔子看来,理想的公共生活就是“仁”的原则得到公开而广泛的遵守,为了“仁”原则得到遵循和落实,可以牺牲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摘编自朱承《天下归仁:孔子的公共性思想》

材料二   从春秋董氏学的整体来看,董仲舒的确是吸收了大量的墨家、道家甚至法家的观念,尤其是在对于天和宇宙秩序的讨论中,大量吸收了阴阳家的思想。徐复观认为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的系统,主要目的是要给现实的政治权力寻找一个制约性的因素,因此宗教性的成分反而比较弱。

——摘编自干春松《董仲舒与儒家思想的转折——徐复观对董仲舒公羊学的探究》

材料三   南宋初,朝廷“割土求和”,苟且偏安,朱熹疾呼“存天理,灭人欲”,反映了民众对重整伦理、政治清明、抗侵雪耻和振兴旧邦的企盼。此处的“天理”即“五常”,“灭”的意思是遏制或克制;“人欲”则喻指贪婪,朱熹的释义是:“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人欲是“惟为求美味”,“把饮食一事安顿得不恰好”,追求得过分“便成了恶”。朱熹呼吁“存理灭欲”,主要目的在于遏制权贵搜刮民脂民膏和过度奢靡。

——摘编自朱清《朱子理学的几个重要看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仁”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儒学的特点,简要分析董仲舒儒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你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认识。
2023-10-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