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思想的近代转型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其后经历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世纪的科学革命等多个阶段,至终迎来18世纪启蒙运动的高潮,而其后果就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历时足足有五个世纪之久。

——摘编自陈方正《牛顿学说在欧陆的传播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是邦联体制,但是邦联体制在战后很快面临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到1786年初,美国全部债务合计超过了4200万美元,而各州每年向邦联政府仅上缴50万美元,只能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币制也不统一、致使国内商品流通不畅,政府无力保护美国商人在海外的利益;邦联政府无权维持军队。1786年,谢斯起义发生后,无兵又无钱的邦联政府一筹莫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需要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但是,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欧洲思想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
2024-03-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宗族活动进一步下移,庶民化的宗族开始参与社会治理,基层官府依托地方宗族行使权力,主导乡村基层治理,但同时又试图以地域性行政组织来取代宗族组织,削弱其权力地位。理学家主张恢复古代宗法、重建宗族制度。北宋张载认为宗法能够“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世系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当时朝廷采纳了这些想法,鼓励士大夫阶层建宗祠、修族谱。明中叶以后,基层政权通过在宗族内部推行乡约或依据乡约的理念制定宗族规范,实现了宗族的组织化。明清实行保甲制,宗族的互助功能大大加强,通过宗族公共财产来济贫、助学,宗族的社会保障功能加强,呈现出一种自治性的倾向。

——摘编自张绍良《宗族组织与基层治理关系探析》

材料二   解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展开了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工作。首先,各地纷纷取消旧的地方制度——保甲制度,杭州、天津等城市成立居民委员会,成了“当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之组织”;武汉市建立起了被称为居民代表委员会的居民组织。这使得“每一个中国人与政府政策发生关系,并可大规模地动员起群众的能量”。各个城市在单位和街居组织内重新建立了工会、青年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将单位和街居内的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群众进一步组织起来,进一步完成了党和国家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组织化调控。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以后宗族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组织进行了怎样的重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4-03-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年间,唐朝达到盛世,但从均田制等制度层面看,也开启了衰败的肇端。《新唐书·食货志二》指出:“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宋人刘怒认为:“魏、齐、周、隋,兵革不息,农民少而旷土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唐朝官员队伍增长速度又特别快,贞观初期朝廷正式官员仅643人,到开元时已增至18000多人。天宝年间,均田制最终走向了崩溃。

——摘编自陈忠海《唐朝均田制的兴与衰》

材料二   随着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的加剧,大量可耕的官田和无主荒地都被转变为私田。国家掌握的可用于均田分配的土地逐渐减少,农民受田的数额愈发严重不足,逐渐丧失了继续实施均田制的条件。高宗武周以来,战争不断,日益增多的兵役和赋税负担使得“天下户口,逃亡过半”,致使户籍失真和管理混乱,均田制失去了贯彻执行的依据,无法有效地推行下去。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赋税制度也无法维持,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宰相杨炎及时向德宗提出了一种新的赋税制度。

——整理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材料三   唐德宗接受了杨炎的建议,便在建中元年公布了这一新税法,明令“丁租庸调,并入两税”,结束了以前赋税制度繁杂混乱的状态。自均田制崩溃以后,土地买卖更加公开而频繁,田庄经济日益发展起来,新的税制使大土地所有者分担起一部分赋税,商人也要在所经商的郡县纳税。在实行的当年,唐王朝实际控制的纳税户由一百二十三万增加到三百多万户,全年征收的税钱由一千二百多万贯增至三千多万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整理自王仲荦《中国断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均田制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赋税制度”的具体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新税法的积极意义。
2024-03-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世纪后期,《查士丁尼法典》一经发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人开始积极投身于对法典的研究之中。其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闻名欧洲,该大学逐渐取得欧洲法律学教育的领导地位,其全盛时期有来自欧洲各国的学生约一万多人,声名远播,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法学流派也开始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法学学派有注释法学派和疏证法学派,通过他们的努力,中世纪的时代精神得以与古典时代的罗马法相融合,使得罗马法更加适合中世纪的历史实际,从而为欧洲各地接受以及在法庭审判中实际使用罗马法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二   古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如果说国家的公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那么私法本质上只是确认单个人之间的、现存的且在一定情况下是正常的经济关系。在今天这个大工业和铁路的时代,人们可以把旧的封建法权形式的很大一部分保存下来,并且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法律名词加上资产阶级的解释;人们也可以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契约、债务等)所作出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创造像法兰西法典(《法国民法典》)这样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摘编自【德】恩格斯《路德雏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查士丁尼法典》对中世纪法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私法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及历史意义。
2024-03-3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别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重要的则在制延用人,使其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产生的影响。
(2)有人说,材料二漫画中提及的制度是“寒门逆袭的利器”。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简述理由。
2024-03-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机器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从此,人类由农业文明逐渐走向工业文明。



瓦特和他的蒸汽机

材料二   随着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大量集聚,工人的居住区往往是城市中最拥挤、最肮脏、最龌龊的地方,然而,这种糟糕透顶的房子还不属于自己。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排水沟里流淌的污水也充斥化学污染物的怪味。妇女从受限制中解放出来,她们走出家庭,锻炼她们与人共事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训练她们自尊自强的勇气;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成了科学家或社会名流,如(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成了博士,而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理发店学徒出身的阿克莱特成了社会精英。这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

——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等《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蒸汽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01-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据《礼记》记找,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为:“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嶲于市。”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软(熟)爝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唐律疏议》云:“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於卑贱致死,依故杀法。”

材料二   英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法是1860年《食品与饮料挎假法》,这是在医生约翰·波特斯盖发起的以直接要求英国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令、强化食品安全为目标的食品改革运动的浪潮下促成的,他推动了伯明翰的开明议员,以伯明翰为中心,联合其他城市要求中央政府制定食品安全监管法令。在食品改革者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又制定了1872年的《食品与药品掺假法》。直到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近代英国第一部得到有效实施的食品安全立法,即《食品与药品销售法》,由此,英国初步确立起以地方政府事务部为主导,地方当局和公共分析师分工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食品安全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立的背景。
8 . 1952年,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

材料一 院系调整前后著名理工科教授在高校(以原著名大学为中心)的分布表

大学名称调整前
总人数
调出
人数
留校
人数
调进
人数
调整后
总人数
清华大学655213114
北京大学5241112031
南京大学27189312
浙江大学2624202
协和医学院15213114
交通大学139437
上海医学院103707
北方交通大学54101
私立岭南大学6600取消
金陵大学(私立教会大学)5500取消

——据《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整理

材料二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材料三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影响。
2023-12-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法国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摘编处百度词条和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原则。并简要比较中国《唐律》与《拿破仑法典》的本质上的差异。
2023-1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


材料二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怀集庸调”银饼出现的朝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2023-12-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镇雄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