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 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 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 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3-24更新 | 64次组卷 | 2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考查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总统成,皇帝灭,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新教育兴,旧教育灭,弓矢灭;新礼服兴;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阴历灭;鞠躬礼兴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4-01-03更新 | 91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传统中国,边疆是尚未或者正在驯化中的地方,边疆问题其实是央地关系的次生形态。从唐至宋,我们看到了两种边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实施结果。一种是唐代的藩镇模式。藩镇节度使本来是中央派出的边防统兵官,后来势力膨胀,引发了安史之乱。在唐朝之后的宋朝,对藩镇模式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解决方案是建立了一个极端的分权模式。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二:设置宣政院……负责处理民族和宗教事务,这些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确立,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宣慰司都元帅府等,这些机构的官员中,更多的是当地民族首领人物……中国历史上的土司制度,由元代始。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边疆治理方案的利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管理制度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
4 . 选官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范晔《后汉书﹒樊条传》

材料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

——《晋书·刘毅传》、《晋书·王沉传》

材料三   中国历代开科取士录取文、武状元人数一览表

朝代年代开科次数登科人数有名可查一甲人数 武状元
人数
备注
进士诸科 特奏 小计 状元 榜眼 探花
唐朝618—907年 2636656

6656 15829 19 41
宋朝 960—1279年 1184245916336 38477 97272 11895 83 78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宋代登科人数较唐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相对于材料一、二中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具有什么特点?并据此分析科举制的意义。
2023-11-2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官为佥募(征收),力差,量为增减;银差,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中纪委刊文:实行“摊丁入亩”之后,土地多的多交,土地少的少交,不知给多少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铲除了多少官员的摇钱树。对地主老财和贪官来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条鞭法的内容,它有何意义?
(2)中纪委的文章如何评价“摊丁入亩”?
2023-10-3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塔城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线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二曰青苗,三曰免投(也称募役),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2023-10-2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塔城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线上)
7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魏晋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度,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改成自由竞选,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治国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制度”的名称,并说明其较以前“进步”的理由。
2023-09-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旅行者以往靠双腿、马车经过数日乃至数月跋涉和颠簸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现在跨上火车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各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闭塞、孤立、结构简单的经济单位,被交通大动脉以及无数个“毛细血管”连成高等的经济生命体。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组织的变化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生活方式变化有哪些?
2023-09-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外交是内政的外延,它牵涉到国家的安全与生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成就得益于怎样的外交基本政策以及三大方针。
(2)请列举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三项外交成就。
2023-09-2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 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 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统编历史选必 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 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 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

浙江《嘉兴府志》评价说:“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 其利四。”到雍正末年,国家库存银两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6000多万两。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3.01多亿人。中国封建社会由此出现了最后 一次盛世——“康乾盛世”。

——摘编自《“摊丁入亩”的前因后果》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前期黄籍和白籍的区别以及东晋后期白籍的变化,结合所学归纳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摊丁入亩”的内容和意义。
2023-09-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