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北京地区没有关于沙尘暴的记载。辽金时代,幽州有“户口三十万,大内壮丽……僧居佛寺冠北方。”同时,有关风沙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元代,北京地区在至治三年到至顺二年的9年中有7年出现多次沙尘暴天气。公元1367年,飞沙走石的沙尘暴天气持续了44天。明朝为防边患,长城一带“我每年大放军士,伐木两次”,“四山尽烧,防有伏者”。明代北京地区沙尘暴的频繁和强烈,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根据上述历史材料,概括隋唐至明代北京地区沙尘暴演变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020-04-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人类制造业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正面临转型。

上图《从1.0至4.0》反映了人类制造业的历程和未来趋势,填写序号代表的相关信息,结合史实,简要分析制造业和运输业的进步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019-04-1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 下 一模 文综历史试卷 B版
3 . 卧薪尝胆

材料一   1903年创刊的《东方杂志》以启导国民为宗旨,由支持维新、立宪的张元济主编。1904年,有人在该杂志上发文指出,“廿年沼吴……彼之卧薪尝胆,无忘前耻者,此物此志也”。他认为,比当时中国正被反复欺凌的现实更令人心痛的是,中国面对凌辱而毫无羞耻感。

材料二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由陶行知等人发起,倡导平民教育和农村教育。1938年该会发表的一篇越王勾践故事写道,在离开越国之前,勾践已经构想好了计划,因此这不是真正的“投降”。几年后,当听到他们的越王会很快从吴国回来时,越国的百姓为他们的“抗战”领导人回家而欢欣雀跃。在勾践回国后,他发起了一次“总动员”,认识到越国如果要报仇雪恨,首先必须要教育和训练百姓,“男女老幼全国人民一起总动员”。作者在故事结尾写道,“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对于我们目前的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解放,卧薪尝胆的教训,还是有很大的意义哩!”

材料三   1961年有剧团尝试创作一部“卧薪尝胆”为主题的戏剧。创作者之一范钧宏认为应更多地重视面对逆境的坚定的恒心。还有创作者认为,必须表现出当代的精神,关注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是减少或完全删除忍辱负重的主题,同时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振奋国家的时代精神。

近代以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断革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024-05-11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4 . 近代中国史上,不同时期出现过不同的标语口号,既是见证中国革命历史风云的“活化石”,也是承载着中国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生动教材”。

比较以上不同时期的标语口号,从中提取有关反映中国革命抗争对象、方针政策、斗争方式等等的相关变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2023-11-14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洲在19世纪后期的大扩张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因为就其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相形之下,传统的帝国主义包含剥削,但不包含根本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新帝国主义迫使被征服国家发生彻底改变。这与其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不如说是西欧生气勃勃的工业主义对非洲和亚洲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政权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换句话说,欧洲的工业资本主义太复杂、太富于扩张性,不能说它与殖民地是一种简单的贡物关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部分或者整体),并运用世界史知识对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3-04-03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英国王权的演变英国王权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演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在全欧洲都大体一致,真正的差异出现在第四阶段。

第二阶段最著名的战争是诺曼登陆和英法百年战争。此时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忠诚义务,除敬重之外,封臣对封君应尽的臣服并不比封君对封臣所持的领主权更多”。在此期间英国议会君主制形成。第三阶段大致从都铎王朝建立(1485年)至英国革命。“这个时代的特点趋向于建立民族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就是建立使资本主义生产力有可能顺利发展的形式”。第四阶段,英国的王权成功地适应了近代社会转型并被留存下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

第一阶段:野蛮人的军事领袖
第二阶段:封建贵族中的第一人
第三阶段:主权的君主、国家的化身
第四阶段:统而不治的虚君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从以上四个阶段中任选两个连续的阶段,阐释英国王权是如何适应时代变化的。要: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中国历史是在不断发展演进变化的。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的规律之一。有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时期之一,并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可怕的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史实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020-11-1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 20 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描述材料一中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后果。
(2)20世纪30—40 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模仿根据材料二所做的示例,从下面三则材料中任意选择一则,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3)有学者认为,两极体制既导致全球的动荡和不安,也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解体方式也与以往的国际格局不同。结合所学,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科技期刊

英国人傅兰雅1876年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是近代中国最早以介绍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通俗杂志,其英文创刊声明称:“本杂志的主要目的是要满足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知识日益增长的要求。”傅兰雅办刊得到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中国同事们的支持。该刊大量登载自然科学知识,销售地域广、销量可观,梁启超等思想家曾给予高度评价。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创办了30多种科技期刊。它们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多宣传实业,如著名的《亚泉杂志》指出:“二十世纪是工艺时代……苟使职业兴而社会富,此外皆不足忧”;《科学世界》旨在“发明科学基础实业,使吾民之知识技能日益增进。”

从1911到1919年,创办科技期刊70多种。大批进步中国科学家成立了中国科学社、中华医学会等科学团体,创办了《科学》《中华医学杂志》等专业科学杂志。大学也创办了《清华学报》《北京大学月刊》等刊物。这些学会、大学创办的期刊,以“阐发科学精义及其效用”、“为大学职员学生共同研究学术,发挥思想披露心得”等为宗旨,传播科研成果、提倡科学方法、鼓励科学精神,产生了很大影响。《科学》《中华医学杂志》等直到今天仍在发行。


(1)依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创办科技期刊的发展变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近代前期中国科技期刊的创办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一个论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业化道路各具特色。
(1)下列①~④体现了几个国家某阶段工业化的主要特点,请参照示范,将序号代表的国家在下方《一带一路》中的相应位置标示出来。
示范:德国⑤国家统一推动工业化进程
①初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但未实现民族独立
②回归传统,拒绝工业发展,排斥西方文明
③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工业化进程缓慢
④民族独立后,用国家干预的方式发展工业

(2)围绕工业化的主题,从背景、措施和结果等三方面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社会转型的?
以下材料摘编自《我国国内工业总产值动态分析》《中国近代化历程》

材料一   《1952—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的启动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跨入了新阶段。1952年至197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3.5%。其中,1967年至197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3%。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增长到75.2%(1949年仅占17%)。20世纪末提前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进入21世纪,中国工业快速稳定发展。


(3)有人以“改道与腾飞”来描述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道路的特征。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选择“改道”或“腾飞”其中一个特征加以解读。
本题要求:题目完整,理解准确,解释清晰,史论结合。
题目:新中国             
理解准确

解释清晰

2020-08-09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