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学森动了莼鲈之思,家园之念,他着手筹备返国事宜。正在这时,美国冒出了“麦卡锡主义”,核心就是反共,他们认定钱学森早期在加州参加的一个沙龙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党人,吊销了他的“国家安全许可证”……钱学森受到关押、软禁、剥夺行动自由五年。195585日,美国移民归化局通知钱学森:你可以离境了。19559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他们的两个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起航前,钱学森当着众多记者的面发誓,再也不踏上美国的土地。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研读材料后,你必然会有一些启发,谈谈这些启发对提高你的学科素养的作用并予以阐述。(要求:作用要具体明确,阐述要史论结合。)
2022-03-01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8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始皇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史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吞并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史料二 秦统一之后,秦王朝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功绩,立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行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未,又有人在陨石上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

——摘编白《中外历史绸要(上)》

史料三 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但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的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这沉重的徭役。“生男慎勿举,生女哺其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柱!”这首吟哝长城的秦朝民歌,掲示了秦始皇的暴政。唐朝人柳宗元分析秦朝聚亡的原因,认为是“咎在人怨”。

——摘编自2007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2021-10-2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利奥波德.冯.兰克用丰富的历史和道德感强调权势斗争下生动丰富的文明发展内涵。他认为历史并非是乍看来的那样混乱、战争和国家的无规则兴亡,它包含着精神的、道德的、赋予生命的和创造性的力量;在这些力量的互相作用和交替中,在它们的勃勃生机以及衰落和包含更丰富内容、更高价值和更广范围的更生中,蕴藏着世界历史的秘密。


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兰克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9-0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利奥波德·冯·兰克,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近代客观主义历史学派之父。他首次揭示了现代国际体系的常在机理和运动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利奥波德·冯·兰克用丰富的历史和道德感强调权势斗争底下生动丰富的文明发展内涵。他认为历史并非是乍看来的那样混乱、战争和国家的无规则兴亡,它包含着精神的、道德的、赋予生命的和创造性的力量;在这些力量的互相作用和交替中,在它们的勃勃生机以及衰落和包含更丰富内容、更高价值和更广范围的更生中,蕴藏着世界历史的秘密。


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兰克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 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 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 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优秀的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民族政策的理解。(要求:结合 史实,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第三代皇帝清世祖(顺治)定鼎中原、基本统一全国之后,到第四至六代皇帝清圣祖、世宗、高宗(年号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在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清朝统治进入了鼎盛阶段,通常被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王朝“回光返照”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

康、雍、乾三朝又为我们留下了何种精神遗产呢?不可否认,清人雄健尚武,开拓疆土,吾国今日之广大疆域,多赖清人之武功。清人整理、研究文化遗产的苦功,也令后人钦佩。乾嘉学者的研究及《四库全书》等的编修,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极大便利。清人在文学上(尤其是小说)的成就也不可磨灭。然而,清人给我们留下的负面的遗产,至少有三个方面,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其一,是清人的民族压服政策。其二,是清人的极端专制主义。其三,是清人的思想钳制政策。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李华川《“康乾盛世”说渊源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8 .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给在延安学习的妻子刘志兰写了最后一封信,同年5月25日,他便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

他在信中写道: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几个字。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便可看到我的信。此间一切正常,唯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暗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有空便多写信给我。又自本区开始扫荡,同付你。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根据材判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
10 . 我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开创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蕴含其中。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摘编自钟声《开放包容,携手发展谋共赢——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