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结构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到宋代已经进入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代政治的基础,“崇文抑武”的局面开始形成。北宋开国皇帝,面对唐朝由兴盛转向衰亡及五代政权频繁更迭的历史教训,深知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之”的弊端。政治上一改历史上的武人政治,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重用文人士大夫,对他们不杀少辱,给予很多优厚的政治待遇,从而出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已经成为宋初统治者的共识。反之,宋太祖对武人则处处加以压制,收夺大将兵权,集军权于中央,以防武人势力崛起而谋反。这种崇文抑武的政治制度,后来形成了一种传统,直到明清。

——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

运用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核心观点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仿真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秦变周法,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置尚书于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已。汉初因之。武、宣之后,稍以委任。及光武亲总吏职,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府,尚书令为端揆之官。魏、晋以来,其任尤重,执宰相之职。皇朝武德中,太宗初为秦王,尝亲其职。

——改编自《唐六典·尚书都省》

结合材料和所学,评述尚书令从中朝走向外朝的历程。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现代革命”是指过去1000年里,特别是过去300年里,人类历史发生的更迅速、更具本质性的转型。关于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动力存在的多种解释,如表。

解释视角基本观点
地理论“偶然”的地理因素,如煤的埋藏、距离的远近,可以解释特定国家或区域创新速度的加快。
观念论思维方式和思维态度的深刻变迁,刺激了新的商业和技术方法的产生。
商业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以及生产中技能、熟巧程度和判断力的进一步完善,源于相互贸易。
社会结构论每一种“生产方式”都会形成一种社会类型,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与一定的社会结构是相互关联的。
人口论现代世界所特有的人口增长率的突然提高是创新增长的主要刺激力量。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200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于经济领域“现代革命”的动力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赞同或修正材料中某一观点,也可以综合多种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4 . 从奎宁到青蒿素

材料一

材料二   最初,奎宁治疗疟疾的效果很好,但是,随着疟原虫出现抗药性,奎宁的疗效严重下降。1930年全球有1000万人感染疟疾。20世纪60年代,疟疾在东南亚竟无法控制。

1967年,中国成立研制新特效药的项目组。项目组成员屠呦呦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的青蒿能“治疟疾寒热”,以青蒿为重点研究对象;受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记载的启发,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药物实验发现,青蒿素的治愈率比奎宁高,还不易引发儿童高热惊厥。随着青蒿素的推广应用,全球疟疾治愈率提高了50%,感染率降低了40%。世界同行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不愧是现代医学史上的一项伟大的成就”。

——摘编自《改变世界的奎宁》和《抗击疟疾——从金鸡纳霜到青蒿素》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人类对抗疟疾的历程。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对非西方国家来说,要完成现代化,第一步就是建立现代国家,确保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接下来是发展现代经济,完成工业化,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此同时,需努力建设现代社会,完成社会转型,为人民创造享受美好生活的社会环境。因此,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就成为现代化的三项任务,是世界各国都回避不了的历史命题。20世纪的各国历史都是围绕这三项任务展开的,无论这些历史有多么复杂、多么起伏,全世界各国的历史确实都被纳入这一相同的轨道上来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整合,从分散到整体的历史进程出现了关键性进展。

——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一书中写道,对文明地区的国家来说,代议制政府或许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但对尚木文明的地区来说,代议制政府未必是最好的政府形式。……衡量是否是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倒有一个普遍的标准:这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这样的政府就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和进步。

1908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在《代议然否论》一文中,仔细分析了西方议会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得失,指出制度建设与历史流变息息相关,不可轻易比附。他特别强调,在师法和移植西方这些制度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他国未有议员时,实验未著,从人心所县揣,谓其必优于昔。今则弊害己章,不能如向日所县拟者。汉土承其末流,苓瑟不调,即改弦而更张之尔,何取刻画以求肖。”因此,不能一厢情愿地寄希望于代议制,而要认真研究中国国情,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抑官吏,伸齐民”的方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条理清晰)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体系经历了“线、面、体”的演变过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围绕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建设目标,中国自主探索了“三大改造”“以钢为纲”“八字方针”等制度政策,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线的工业化制度体系。改革开放时期,围绕轻工业生产效率、技术引进效率、企业创办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等工业化效率的建设目标,中国形成了产业结构层面技术层面、市场层面与企业层面的工业化制度架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发展质量的目标推动下,中国工业化制度聚焦在国内与国际两个维度上构建更为完备的工业化政策体系,实现了以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转型升级与深化改革。

——摘自胡海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演进逻辑与基本规律》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中国工业化制度演变相关观点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1年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在1951年春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城乡交流摆在第一位”。1951年10月5日,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在天津举办,历时45天,成交总额达1.5亿元。本次物资交流大会设置了17个展览馆,会后广大群众对此反响良好。

大会展馆的介绍

类别展览馆备注
综合类物资交流服务馆、工商业改进馆、区际馆物资交流服务馆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展馆;展出的是合作社、交通、金融、邮政、税务、贸易等部门为城乡物资交流服务的政策和程序。展品包括华北地区滞销的产品,如柴胡、黄苓等。还展出了优良品种,如“金皇后”玉米。

农业类
棉花馆、粮食馆、经济作物馆、战胜灾害馆、农业生产资料馆、农业生产改进馆

工业类
棉织品馆、日用品馆、手工业馆、重工业馆
土特产类山干鲜货馆、药物馆、畜产馆、水产馆

群众代表的反响

山西棉农曲耀离参观展览会后不无感触地谈到:没想到不把棉花卖给国家,工厂就不能开工,工厂不开工,国家生产就要受到损失,这样下去,农民种的棉花也没有用,工农的生活都不能改善。更没想到棉花除织布织毯外,还有其他的用处。山西平顺合作模范郭丙福说:“我可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咱们赶上一惧好牲口,一天能耕四亩地,一个小拖拉机一天能耕一百二十亩到一百五十亩,顶三十惧牲口。”

——王巧鹏《国计民生:1950年代初华北城乡物资交流会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本次物资交流大会是如何促进城乡交流的。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后蒙与救亡

1919年,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等发起成立平民教育讲演团。下表是该团在1919年的部分讲演题目。

时间题目
4月3日如何求幸福、勤劳与知识、大家都受教育、赌博之害、做一件事当一件事、勤劳、改良家庭、公德、念书的利益、人生之要素、空气、我和大家的关系

4月4日
国民常识、什么是善、平民教育、妇女教育、家庭制度、信用、迷信、我的慈善事业、什么是我、家庭与社会
4月5日世界的国家、衣食住、国民应尽之责、利己与利他、劝勤
4月27日互相帮助、国家思想、戒烟、交友之益、权利、天赋与人造、平民、判别事情的常识
5月11日青岛问题、自尊、痛失、朝鲜独立、青岛交涉失败的原因、争回青岛、进取、中国现在的形势是怎么样、国民现时应持有之态度
5月18日山东与全国之关系、青岛交涉失败史、国民和民国的关系、青岛关系、我国之将来、欧洲和会与世界和平
5月25日维持国货、国家和我们、国民的责任、李完用与朝鲜、经济侵略之抵御、抵抗强权、争回青岛
6月1日为什么要爱国、民与国的关系、日本的野心和中国救亡的法子、五月四日、亡国之痛及救国之法
11月3日势力是什么造成的、国事真不可谈吗、打破空想“人 ”——人怎么活着

——张学谦《褪色的“崇拜”——五四末期知识青年价值形象的分歧与重构》

从讲演题目变化的角度,以“启蒙与救亡”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探索文明兴衰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理解作为文明之灵魂的文明本体精神,即任何文明都具有的精神文化观念体系和行为体系。文明本体精神是在文明生长和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任何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见表)。

挑战一:如何面对自身沉淀下来的观念和风习(1)必须承传的精华部分;
(2)必须改造才可继续发挥作用的部分;
(3)必须抛弃的有害的糟粕
挑战二:如何对待他者文明(1)吸纳和引进有益的积极性成果:
(2)拒斥有害的观念;
(3)不学习但尊重只适应他者文明自身的特殊产物
挑战三:如何面向新的时代要求(1)能适应性调整和更新;
(2)进行新的创造

——摘编自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衰之思考》

根据材料,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进行阐释。(要求:以某一文明本体为例,主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