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宋代坊市制度的崩溃,使商店脱离同业街区的限制独立分散,零售商店和饮食店分布于各街各巷,甚至在大城市出现了沿街叫卖的货郎。从社会史馆的角度来看城市布局形式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业的发展越来越服务于人民的日常生活
C.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D.宋代的城市布局较为科学
2 . 西汉时期耦犁二牛三人的耕作方式,发展到西汉后期逐渐被二牛一人的方法取代,也叫“二牛抬杠”。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一牛挽犁的耕作方法。还可以用牛鼻环来控制耕牛。铁犁牛耕技术的演进深层次反映了(     
A.农业劳动者的个体独立性增强
B.对耕牛的大肆屠杀导致耕牛的数量减少
C.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D.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推进农业生产率提高
2022-08-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井田制下沟洫和道路纵横交错把田地划分为一块一块的方田。沟洫就是田间的小沟,用于将田间积水排到川泽中去,以发展低地农业,这是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在该技术形势下,耕地整治,土壤改良,作物布局等技术有了初步发展。这说明井田制下(     
A.精耕细作技术已经萌芽其中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
C.沟洫技术推动商周时期灌溉技术的发展D.沟洫技术最适宜在山岭高地推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始设于崇德元年(1636),掌监察、整肃纪纲,并参与九卿议大政事,既为天子耳目,纠劾百官,亦以之控制言论,表达舆情,因参与处理重大刑事案件,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都察院内机关有经历司、都司厅等,并设十五道,各冠以京畿、河南、江南、浙江……等地方名称,实则纠察朝廷内外官邪,并稽在京各衙门库仓,以及查核各省刑名。还有都察院统辖的六科,即吏、户、札、兵、刑、工各科,原为独立机构,雍正元年(1723)改隶都察院。其职掌主要是监察六部,以“言职”著称。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建立后,下院发明了质询方法,由下院议员提出质问,要求政府有关大臣给予口头或书面答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并被公认为是下院的一项合法权力。到乔治三世时,质询形成惯例,成为每一次议会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

1784年,福克斯提议下院请求国王罢免刚刚上任的小皮特,他说:“应告诉陛下保持一届不受人民信任的政府,必定有害于国家。”表决结果,福克斯的动议获得通过。这说明,对政府大臣表示不信任的程序方法,这时已为多数议员所接受。此后,对政府大臣投不信任票的事例越来越经常。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都察院的职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设立都察院和英国实行质询和投不信任票方法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两种政策相同的政治影响。
2022-08-0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
背景影像艺术发展
19世纪末摄影、缩短曝光技术发明1895年电影诞生
影像与声音技术结合有声电影产生
电信号传输图像技术1926年电视诞生
A.科技推动影视业兴起B.电影艺术丰富了人类生活
C.信息时代的社会发展D.影视发展推动了世界联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1846年人们发现了海王星,1930年冥王星又被发现,这说明了科学理论(     
A.根本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理论基础B.在继承与突破传统中发展
C.对人类发现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D.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022-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谋取世俗的幸福。这说明了(     
A.“科学革命”推动了社会思想发展B.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C.自然与社会领域发展规律完全相同D.迷信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障碍
2022-08-03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朝是古代科技大发展时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C.人工磁体指南针用航海D.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范文正公,苏州人。他还没有富贵显达时,有意救助族人,但当他担任陕西招讨使和参知政事时,才有俸禄和赏贱的收入,购买了靠近外城而常年丰收的良田一千亩,名为“义田”,用来赡养救济一群族里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每年有衣穿,遇到嫁女儿、娶媳妇、结婚、丧葬,都有补助。……凡曾经出仕而暂时解职在家、等待新职的人,也给予救济;已经出仕为官的人,就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概情形。

——摘自钱公辅(1021~1072)“义田记”译文

材料二   这种集体行善的活动,在四明主要士族的推动下,于绍熙元年(1190)在当地正式出现了超脱家族而具有社会意义的公益组织——乡曲义庄。为了将地方家族间的关怀变成制度化的组织,常态、持久的推动集体活动,于是史浩等人着手建设此一组织。史浩揭示设置乡曲义庄的宗旨:义田之设,专以劝廉耻。……为士者,生事素薄,食指愈众,专意学业,不善营生,介洁自持,不肯为屠沽之计、擎攫之态者,使各知有义田在身后,不至晚年忧家计之萧条、男女之失所,遂至折节汨丧修洁。故以此为劝,使其终为贤者。

——黄宽重《宋代的家族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范仲淹设置义庄与四明士人设置乡曲义庄,两者的服务对象和设置目的有何明显不同?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义庄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2022-08-03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避免两线作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重大命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都面临两线作战,苏联却成功地避免了这一问题。二战前,苏联面临希特勒的进攻和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导致苏联建立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1939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赢得一年多的备战时间。19387月日军进攻张鼓峰,次年5月进攻诺门坎,遭到苏军痛击,日军伤亡惨重。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北进”侵略苏联的最好时机到来了,而苏联却展开外交攻势,于19414月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19421月,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于淑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与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能成功避免两线作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成功经验。
2022-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