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78 道试题
1 . 1776年3月出版的《常识》被称为《独立宣言》的精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是由我们的欲望产生的,政府是由我们的邪恶产生的。政府的起源和兴起是由于人们德行的软弱无力而必须要采用的一种恰当的治理方式,由此也回答了政府的意图和目的,那就是自由和安全。

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番英国政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夹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并有两种古代暴政的肮脏残余。国王都是一些独夫民贼,而君主制度本身就是罪恶的源泉,英国政府在北美的统治完全是从私利出发的,如果北美人民想要从英王方面取得什么让步,那是虚幻的梦想。可是北美的国土在哪里呢?朋友,找要告诉你,他在天上统治着,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组织我们自己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各殖民地的会议应每年召开,只应该有一个议长。代表应更加平均,当代表开会时,由全部十三个殖民地抽签抽出一个殖民地,然后由会议从该州代表中投票选出一人为议长。而在下届大陆会议时,只从剩下十二个殖民地中再抽出一个,上届已产生议长的那个殖民地不在抽签之列,以后依此程序进行,直至十三个殖民地统统抽到为止。为了保证所通过的法律都十分正当,可约定不少于五分之三的人数才能称为多数。在这样一个公正地组成的政权之下,谁要是想挑起事端,那一定是投到魔鬼的怀抱里去了。

——摘编自【美】托马斯·潘恩《常识》


(1)根据材料,分析概括《常识》集中反映了当时北美人民的哪些愿望和要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常识》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08-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6届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题
2 . 民主与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与基本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双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政协会一开,给了我耳目全新的感觉。在会场上我看见很多人,有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甚至还有一位戴瓜皮帽的。这些一看就知道是身份不同的人物,能够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建国大事,对我来说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

——费孝通《获益终生的一段经历》

材料二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由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请你指出该文件的名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依据材料三分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
3 . 记忆宜宾,见证家乡历史。《宜宾日报》报道:潘家英是翠屏区明威乡义和村长坡组人,她家的林地较多,除自家还管理的5亩林地里栽种有香樟树、黄竹、凤尾竹外,每年熬香樟油卖、砍黄竹卖,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占了潘家英家的经济总收入的1/3。2010年政府颁发“林权证”,潘家英心里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踏实。“林权证”的作用是(     
A.农业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B.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农村经济发展的曲折艰难
2021-08-25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D.铁人、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2021-08-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材料   代议政体者,封建之变相。其上置贵族院,非承封建者弗为也……不悟彼之去封建近,而我之去封建远。去封建远者,民皆平等;去封建近者,民有贵族黎庶之分。与效立宪而使民有贵族黎庶之分,不如王者一人秉权于上……美之丁口七千有余万,视震旦(中国)五不当一,其地三千万方里,视清所据疆土四分而三,视震旦本部以倍,然犹众建联州各为宪法,其议员亦无等差高下,然后分布得均耳。震旦不分为联州,多选议召喧呶(争吵),少选议员则与豪右……若一日分为联州,其逖(远)离则愈甚,而南北美之战争将亟见于汉土,于民族主义甚反矣……若就民生主义计之,凡法自上定者,偏于拥护政府;凡法自下定者,偏于拥护富民。今使议院尸其法律,求垄断者,惟恐不周,况肯以土田平均相配……为吾党之念是者,其趋在恢廓民权。民权不借代议以伸,而反因之埽地,他且弗论。君主之国有代议则贵贱不相齿,民主之国有代议则贫富不相齿,横于无阶级中增之阶级,使中国清风素气,因以摧伤,虽得宰制全球,犹弗为也。

——引自章太炎《代议然否论》(1908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章太炎关于代议制的主张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章太炎关于代议制的主张。
2021-08-2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被要求磕头以谢皇恩,经争取后改为单膝下跪叩头三次。在颐和园等待接见时因天气炎热要求稍事休息,清廷官员认为不能让皇帝久等而将其斥骂。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对外政策的松动B.文化专制的加强
C.朝贡体制的破产D.天朝心态的延续
2021-08-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7 . 材料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他年轻时沉迷于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格竹而未得至理,便从此抛弃了格物之法。后王阳明在绍兴筑书舍,与佛、道人士讲论禅机、道法之事,研读佛老之书。作为明朝官员的他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在贵阳书院,他开始向诸生宣讲“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弟子王良将“致良知”具体化为百姓日用之道,一生倾心平民教育,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泰州学派。

﹣﹣﹣﹣摘编自荣真《文史中国•大明流煌》


(1)根据材料,概括王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阳明的思想。
2021-08-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8 . 据如表信息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四川夹江手工纸部分时期的产量
年代19141939194319511956196019721986
产量(吨)1600800070004233431575012002400

A.1914年夹江手工纸产量相对较少
B.夹江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C.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夹江手工纸跌入低谷
D.文化大革命“以粮为纲”,毁林开荒,夹江粮食产量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在“大危机”期间,美国将牛奶倒入河流、把玉米当柴火、用咖啡铺路、水果烂在果园的同时,无数人饥肠辘辘,四处流浪。对此现象更为合理的解释是
A.反映科技进步是双刃剑B.暴露资本主义制度必将灭亡
C.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行为D.缺乏对失业人民的基本同情
2021-08-25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6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705年,周桓公攻打郑国失利后,郑庄公不但没有乘胜追击,而且派人慰问受伤的周桓公;公元前634年,齐君带兵入侵鲁境,后因两国始祖姜尚和周公立过“世世子孙无伤害”的盟约而撤军。两则史事说明
A.“礼乐征伐自天子出”B.宗法制分封制名存实亡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宗法制分封制影响深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