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西周以镐京为都城,除此之外在王畿区广设都邑宫馆,在王畿区以外的交通要道沿线及族群关系复杂的边疆地区设置王帐,供周王“巡狩”时驻跸。此举       (  )
A.实现周王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以监察异姓功臣为首要目的
C.适应管控地方强化王权之需D.建立起沟通全国的交通网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于20世纪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从经济问题角度分析大危机的原因更为可靠
B.社会制度分析的方法已经无法解释经济危机
C.对历史问题的研究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和全面
D.当代学者对历史问题的研究更接近历史真相
3 . 1895年3月,榜眼黄自元投入长沙近代化热潮,兴办实业,出任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董事。同年,状元陆润庠在家乡苏州创办了苏经丝厂和苏纶纱厂两家近代工厂。这些现象反映了
A.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资本输出B.官督商办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C.新式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D.传统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2020-11-10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2届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一例 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可见
A.殖民者不会直接控制殖民地B.武力在殖民扩张中无足轻重
C.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D.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曾“被迫”跟随红军长征18个月的英国传教士鲁道夫·勃沙特(中文名薄复礼)回到英国后,人们邀请他去演讲,原本是想听听传说中的中国共产党的“狰狞面目”,结果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著是前所未闻的,他们的热情是真诚的、令人惊奇的。”这一番话
A.洗刷了对红军的污蔑宣传B.对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C.向世界公正报道红军长征D.是研究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2020-08-29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2届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当周恩来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时,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也必须被置于有关政策的中心位置。正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周恩来不仅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企图,而且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了关于印度支那三国是“统一的整体”、不从老挝和柬埔寨撤军等主张和在临时分界线问题上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它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历史的发展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

——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
7 . 1985年,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此次关税改革
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
C.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积极准备D.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
2020-06-20更新 | 1092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2届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
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
2020-06-18更新 | 1041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2届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疫情,并迅速向全国蔓延,充分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漏洞。我国政府开始改变过去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卫生政策,加快改革。2003年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同时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大,特别是专项防治经费大幅增加,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技术服务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回归公益性质。近年来,在有效减轻人民医疗负担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医改基础上,国家加快了以“重实绩、重贡献,体现知识密集、高风险”公共卫生系统人员的薪酬改革,并制定了城乡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城市医生晋升前下基层服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政策措施,优化医疗人才的资源配置,缓解西部、农村基层等落后地区的人才匮乏状况。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

——摘编自胡兴强《中国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与改革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03年后我国公共卫生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3年后我国公共卫生改革的作用。

10 . 材料   “高边疆”一词最初由美国格雷厄姆中将于1980年提出。所谓“高边疆”就是太空领域,他们认为历史上对于开拓国家边疆具有独特情结的美国,应该对地球的外层空间进行新的开拓,从而使得太空领域成为美国新的边疆,发展太空工业、商业、运输业。

“高边疆”战略虽然是由美国30余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军事战略家提出的,但是该战略提出向太空发展的思想与主张,符合美国打破核僵局、夺取对苏军事优势的需要,因此迅速受到美国统治集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重视。“高边疆”战略问世后,美国采取一系列步骤具体实施“高边疆”战略。1982年7月,里根发布总统指令,规定美国太空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宇宙防御”;1987年9月,里根政府出台了“第二阶段战略防御系统计划”。该计划使“星球大战”计划的实施得到进一步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这项战略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挑战。世界形势因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苏之间的军事均势遭到破坏,世界军备竞赛更加剧烈。

——摘编自朱听昌《争夺制天权: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美国“高边疆”战略出台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