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叶及茶文化向域外传播自唐代始。贞元年间,贾耽的《皇华四达记》记载了当时中外交往的7条路线:例如有两条路线可进入朝鲜半岛,并可进一步延伸至日本;自安西入西域道;以广州为支点.通过海路到达东南亚、天竺,再通过波斯湾进入幼发拉底河,到达终点“乌刺国”(今伊拉克北部的巴士拉),另有以一安南为支点,通过海路到达天竺的线路等。茶叶消费品的外输,不仅是对外贸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传播。茶文化是唐代文化制度输出的具体形态。同时,这些与中国相邻、位于第一圈层的国家又把茶文化向更远圈层传播,以中心区为核心、周边地区为外围的“地缘文明”的规模逐步扩大,使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

——摘编自明海英《长江流域饮茶习俗及其对外传播―访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

材料二   茶作为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随着地理大发现后世界性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而传入西方,尤其在英国社会由上至下渐次传播开来,至18世纪末期基本实现普及。饮茶在英国社会被普遍接受,为其本土化奠定了重要基础。饮茶的本土化直接体现为饮茶方式的转变,英国人的饮茶偏好由绿茶逐渐转为红茶且添加牛奶和糖。此举不仅受到绿茶与红茶价格对比发生变化的影响,而且与红茶的温性属性且能更好地和牛奶、糖相结合有关。牛奶为英国饮食传统中的重要部分,糖的大量食用则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潮,该做法也暗合于当时人们关于饮食可以调整身体健康的社会认识。不仅如此,饮茶在英国的本土化更体现于其文化内涵的变化,它舍弃了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精神追求,而更加重视家庭饮茶所蕴含的脉脉亲情。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期饮茶在英国社会被普遍接受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各司其职的城邦就是正义的城邦,城邦里的每个公民也都具有了相应的美德:统治者具有了智慧,护卫者的美德是勇敢,生产者的美德是节制。而正义则是所有美 德中最高的一种德性。由此可知,柏拉图(       
A.认为美德可以逐渐养成B.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
C.要求按照职业分享权力D.提倡德性并追求正义
3 .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所有局、厂都不是独立经营的企业,而是地方政府的分支部门,……它们的盛衰主要决定于政府拨款的多寡,不取决于市场需求或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到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A.遭到顽固势力阻挠B.得到中央强有力的支持
C.具有浓厚的封建性D.抵制了列强经济的侵略
2022-04-0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正式创刊并公开出版发行,当时该报系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机关报。发刊词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这反映了当时(       
A.中华民族的政治诉求B.民主党派空前活跃C.国共争夺抗日领导权D.中国时局再度恶化
2022-04-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自称有“考据癖”;陈独秀自认对“小学”、《说文》考据最感兴趣;鲁迅热爱收集碑刻.整理古籍。他们对白话文和“下里巴人”的提倡也是对传统下层文化的一种认同。由此可见,这些知识分子 (       
A.难以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B.并未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C.融合中西文化以改造中国D.能够理性对待儒家学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111国家就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南北对话”举行和“南北委员会”建立,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综合战略进行了讨论。这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       
A.美国的全球霸权开始衰落B.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关贸总协定影响巨大
2022-04-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马岛之战是指1982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马岛战争前,英国经济长期停滞,撒切尔夫人改革推行不力,经济萧条。国际上,美苏开始了“新冷战”,美国迫切需要欧洲盟国的支持。阿根廷国内则因为严重的债务危机引发了军政府信誉危机,迫切希望转移国内视线。英阿两国并不热切的外交斡旋失败后,阿根廷首先开战,然而很快,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获得了完胜。撒切尔夫人个人威望高涨,并成功连任,得以继续推进其改革,英国经济重现活力。英国借助战争胜利重振了其大国地位,有力地证明了,它的外交政策“不光是没完没了地从昔日帝国的阵地上撤退,起码在涉及英国的重大利益时,只要有美国的声援,哪怕是美国保持中立,并且在不与苏联发生直接时抗的情况下,它还是能够运用军事力量来解决某些问题的”。撒切尔夫人还借助战争强化了英美特殊关系。

——摘编自马维强《20世纪英国转折点上三次局部战争的影响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根廷与英国马岛之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岛之战对英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所示为唐代对原有水利工程的恢复和改造情况(部分)。由此可见,当时关中地区(       
在原西汉所开的成国渠渠口修了六个水门,称为“六门堰”,又增加了苇川、莫谷、香谷、武安等四大水源
重修曹魏时期所开的讲水渠,改称为“升原渠”
在原秦汉时的郑白渠基础上开通了太白、中白和南白三大支流,称为“三白果”

A.粮食问题亟待解决B.农业生产效率较高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经济地位依然重要
2022-04-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虽然楚钟纹饰独特, 但仍在类型和音响方面依附于中国北方的编钟原型。……楚宫廷文化以及礼仪音乐显示,它基本上是由周所派生而来的。”该学者旨在强调(       
A.春秋战国时期等级森严B.分封制强化了地方治理
C.楚国严格遵循礼乐制度D.楚国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2022-04-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历史—选修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修东都洛阳,总计用十个月的时间,每月用工两百万(人); 大业三年修长城,发丁百余万(人);大业元年到大业六年修大运河,累计用工三百万人以上。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在东都洛阳举行盛大的节日庆典,路旁的树木都用丝绸缠绕,极尽奢华。那些随他西巡入京的诸国使节、商人都有幸见识了帝国的强盛与富足,从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即位,到大业八年((612年)第一次东征高丽,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每年平均征用四百万左右的劳动力,将近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几乎是全国男丁的总数。他生性自负而多疑,尤其对朝廷里那些和自己政见不统一的人更是特别警惕,最终造成“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诞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李密的瓦岗军在征讨杨广的战斗檄文中,开列了杨广“不死无以谢天下”的诸多罪状,其中有“广立池台,多营宫观,全铺玉户,青琐丹墀”。

——摘编自宗承灏《隋炀帝被“政绩”拖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炀帝的功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评价历史人物需要考量的因素。
2022-04-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