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771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图一是14世纪(元明)彩色水墨画的局部,画中的说书人、演木偶戏的人几乎用同样的故事娱乐市民;图二是位于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大殿上的大型元代壁画,画上的戏剧角色穿着精心制作的服装,并进行了很规范的面部化妆。这表明,元明时期(     
A.中国的戏曲艺术日渐成熟B.城市的市民群体不断扩大
C.风俗画成为主流艺术形式D.日常娱乐的方式多元纷呈
2024-02-05更新 | 6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一大联考(12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后期,以纽约为代表的美国城市饱受公共卫生问题的困扰。各种环境污染为病原体创造了适宜的场所,乱丢垃圾为疾病媒介提供有利条件,而激增的城市人口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城市卫生防疫措施的滞后导致高死亡率,越来越多的居民强烈地意识到卫生防疫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系统的城市卫生改革主张。各种公民改革团体在寻求解决垃圾问题办法的同时,也将其视为消除城市罪恶、腐败和疫病努力的一部分。这种进步主义的改革精神坚信能够通过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来改变行为。各城市兴起了以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环境治理和疫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应用了当时被广泛接受的医学知识和新兴的科学技术。受英国环境卫生理念影响,19世纪40年代,美国城市的卫生意识开始觉醒,1894年,乔治·华林在纽约推行了一场街道卫生改革,使垃圾管理现代化,推行卫生教育,并将环卫工作转变为必要的城市服务,对美国城市的卫生状况产生了直接而持久的影响。华林唤起了美国公众对卫生科学的重视,在促进公众参与城市环境保护、提高市民城市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丽敏《进步运动时代纽约城市环卫改革(1895-189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纽约城市环卫改革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纽约城市环卫改革产生的历史意义。
2024-02-05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4月)历史试题
3 . 古塔胶树是19世纪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它是海底通讯电缆的主要绝缘材料,如图是英属新加坡殖民地古塔胶出口统计表。据此可知,古塔胶出口量大增(     
A.与自由资本主义相始终B.是早期资本输出的主要表现
C.为通讯革命奠定了基础D.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2024-02-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4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50年代,为平定叛乱,清廷再次沿用了曾在平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团练制度,由士绅领导的团练逐渐转变成地方政府的正式机构,开始介入征收赋税、维护治安与公共建设等多个领域。1860年以后,清廷不再放手鼓励地方团练,但团练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这表明,团练制度(     
A.推动了新阶级力量崛起B.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
C.冲击了清朝的中央集权D.导致地方自治运动由此启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是宗教改革时代最伟大的代表,时至今日,路德派仍然是新教中的主流。路德作品中不乏关于政治问题的思考,而且这些内容连同他们各自信徒的努力深刻塑造了早期现代欧洲的政治思想与实践。但路德始终自视为神学家,而非政治思想家。他坚持认为自己在政治问题上的看法是神学思考的直接后果,其权威奠基于对《圣经》中上帝之道的正确理解。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学说,从根本上颠覆了教会精神权力的神学理论基础,解放了个体基督徒的精神自由。在信徒与上帝的关系层面,这种自由排除了教会的中介性地位,使人直面上帝。在教会内部制度的层面,从这种自由所引申出来的“平信徒皆为祭司”的原则,彻底瓦解了教会内部的教阶等级体制。思想史专家菲吉斯曾言,“倘若当初没有路德,就永远不可能有路易十四。路德和路易十四之间是不是有联系,学术界内部或许有不同看法。但是,在近代欧洲早期,路德的政治学说对绝对君主制的兴起有着重要影响,这恐怕是不可否认的。

——摘编自梁涛等《中西政治哲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
2024-02-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2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19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大工业的扩张性和整体性,世界对建立公平、合理、开放、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与安全秩序的客观要求与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殖民地瓜分以及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并一直困扰着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社会。一战后列强之间围绕殖民体系的存废与调整问题、如何处理挑战现存秩序的战败国处置问题,以及全球性经济与安全机制构建问题展开了持续激烈的矛盾冲突与新旧理念、势力的多边博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种种缺失与新旧理念、势力的多边博弈最终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最终从根本上突破了19世纪末以来世界历史进程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从实力地位对比上完成了历史的新旧交替,而且从观念和制度层面完成了历史的跨越。

——摘编自徐友珍《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2024-02-05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2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武帝(南朝)的时候,已经是北魏后期,正是北方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梁武帝认为,北方统治者崇尚佛教,佛教吸引了很多信众。南方要是打压佛教,那不是把人口都赶到北方去了?所以有很多因素导致梁武帝崇尚佛教。即位不久,梁武帝就下令修建了很多寺庙。在崇佛的同时,梁武帝也大力推广儒学教育。首先,他在建康设立主要招收寒门子弟的五经馆,并且免除他们的生活费,考试及格就给官做。随后,推广儒家教育的学校在各州郡遍地开花。紧接着,梁武帝又把学校开到自己身边,下诏成立国子学,让皇太子、宗室、王侯学习儒家经典。授课的老师中,时不时还会出现梁武帝的身影,梁武帝以儒治国,绕不开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传承。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原来的礼仪制度和一些国家大礼一起被重新归类,一种新的五礼体系正在酝酿和走向成熟。梁武帝在对儒家礼仪制度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在对佛教的戒律进行着规范,制礼班子组建几年后,规范佛教礼仪的班子也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卜宪群等《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武帝崇佛尊儒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武帝尊儒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2024-02-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2月)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叶企孙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他被史学家誉为“中国现代科技大厦”的设计师,“两弹一星”的“育种者”。历史之所以给予叶企孙如此高的评价,不仅因为他开拓推动了我国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因为他高超的育才艺术,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科技精英,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58月,叶企孙到清华执教,在此后的教学生涯中,无论是遭遇困顿,还是蒙冤入狱,他始终秉持科技救国的信念,呕心沥血培育科技人才。他始终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浓烈的爱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把追求真理与家国情怀、民族兴衰紧密结合起来,勇于做民族脊梁、国家栋梁。1929年清华开办研究院,叶企孙任理学院院长,他任贤用能,四处招揽人才,在叶企孙杰出的学识才华、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求贤若渴的精神的吸引感召下,国内外众多的科学家纷至沓来,汇集在他周围,从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科研教学力量。不但大大提升了我国物理学界的研究水平,还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物理学领域的青年才俊,从而为新中国尖端国防武器的研制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陈东伟《叶企孙的育才之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企孙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应向叶企孙学习哪些精神。
2024-02-0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1月)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明鼎革之际,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逐渐形成。文学作品在崇尚畅酣雄健的阳刚之美时,常常浸透着作家深沉的忧患意识。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为代表,文学创作出现了一时繁荣的景象。但文学发展的这种势头很快遭到了阻扼和摧残。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士人的忧患意识慢慢淡漠,而创作上的不安全感增加。精神上贫乏的知识分子在追求仕进和自我平衡的心态中,欣赏一种平衡和谐、雍容典雅的美。生机勃勃的小说、戏曲创作受到了轻视和限制,“台阁体”的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创作导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低谷。明中叶以后,文学逐渐走出了沉寂枯滞的局面。特别是在嘉靖以后,很快地由复苏而大踏步地向前迈进。这时的文学创作随着接受对象的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更加高扬,从而突出了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英国早期的戏剧由民间剧和教堂剧组成。教会对戏剧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很大影响。中世纪以来,英国戏剧经历了民间舞蹈—礼拜仪式剧—神秘剧—奇迹剧—道德剧—间插剧的演变过程,而教会的影响则日益减弱。至15世纪末期,道德剧逐渐失去其宗教色彩,一种更为贴近现实生活、力求脱离宗教和道德的束缚、俨然纯粹取悦于观众的文艺娱乐活动的间插剧开始兴起。16世纪80年代,英国戏剧空前繁荣,在伦敦,有私人剧院、宫廷剧院、大众剧院等,职业作家和演员不断涌现。可以说,上至伊丽莎白女王,下至普罗大众,人人都为戏剧痴狂。戏剧成为当时英国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甚至连著名的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职业生涯也是从做演员开始,继而成为剧作家的。莎士比亚戏剧的黄金时代恰值英国的文化饥渴期,英国人憧憬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可以说戏剧塑造了当时英国公众对历史和政治的观念。如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历史剧《李尔王》及《麦克白》即通过描绘黑暗中的抉择,以证明詹姆士一世在重新统一不列颠的过程中的个人作用。

——摘编自柴彬许晋《英国近代戏剧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有明一代文学的发展变化,并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戏剧艺术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4-02-05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1月)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民歌是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也是历史研究的有益资料。以下几类民歌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广泛流行,主要是由于(     
民歌一民歌二民歌三
干劲真是大,碰天天要破,跺地地要塌,海洋能驯服,大山能搬家,天塌社员补,地裂社员纳,党的好领导集体力量大。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太阳太阳我问你,敢不敢来比一比?我们出工老半天,你睡懒觉迟迟起,我们抹黑才回来,你早收工进地里,太阳太阳我问你,敢不敢来比一比?
A.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B.双百方针的全面落实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D.中共八大精神的贯彻
2024-02-05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1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