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4 道试题
1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闰五月初七日,□□□及负责中日战事的钦差大臣刘坤一的密使易顺鼎与台南文武官吏一百余人歃血为盟,约定□□□为抗日保台的盟主,‘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材料中“□□□”指代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A.邓世昌B.刘铭传C.林永升D.刘永福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初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需求。在随后的汉与大宛、龟兹等西域地区之间最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逐渐出现了“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的场景。最终丝绸之路拓展为中国向外输出丝绸、瓷器、茶叶、冶铁等商品和技术及输入香料、作物、宗教、艺术等的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之路。

——摘编自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隋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阻塞,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至宋朝,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此时,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通往日本、朝鲜等地的东海航线,还有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此外,政府还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以“掌善货贸易之事”。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虽然在清朝经历了短暂的复兴,却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并逐渐陷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仍以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为主。

——摘编自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发展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丝绸之路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历程的认识。
3 . 两次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划阶段的事件。阅读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盛行所谓“西学源出中国”说,整个社会视西人为蛮夷。战争的失败不仅是中国政治军事的失败,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失败。少数感觉敏锐的士大夫,在创深痛巨之后,不能不对此产生反思。但守旧士大夫昏聩如初,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久成空谷足音。咸丰一朝(19世纪50年代),李善兰等一批科学家对西学的译介和研究,直接推动了西学观念的深化,并提出“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的主张。咸、同之交(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实为近代初期西学观念演进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采西学”“制洋器”的主张和“道在反求”的创见。

——摘编自郑师渠《鸦片战争前后士大夫西学观念的演进》

材料二   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注:手工业)和政治结构,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士大夫西学观念演进的过程及其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冯桂芬提出的观点对西学观念的演进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关于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角度中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加以说明。
2023-08-0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大黄(rhubarb,一种药材)被罗马人称为rha ponticum,意为“黑海之rha”。“rha”即伏尔加河的名称,而非货物名称,罗马人以此称大黄。这说明(     
A.罗马对中国的认知准确B.中国与罗马之间存在经贸交流
C.伏尔加河为大黄的产地D.大黄成为输入罗马的重要商品
2023-07-3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闻传播应该自由而真实地再现事实,但在英国殖民扩张时期,以《泰晤士报》为代表的报刊和以路透社为代表的通讯社以“公正”为名,实际上充当了政府殖民扩张的工具。它们大肆宣扬资本主义政体、文化的先进性,并将侵略描绘成一种高尚的开化行为。如《每日邮报》写道:“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的好事。”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香港创办的报纸《遐迩贯珍》,刊有保险制度、自由贸易政策、蒸汽机工作原理、地圆说、医学等,虽以待播西方文明为重点,但其目的是赢得中国人对英国及西方文明的好感,从而建立起一种文化认同,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宗教渗透。……英国资产阶级在宣扬自身先进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将新闻自由思想带到新的土地上,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涌现了主张出版自由、批评殖民政策的大众报刊和民族报刊。埃及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穆罕默德·阿布笃于1884年创办《团结报》,并撰文表示:“英国不撤兵,埃及人民的斗争永不罢休!”

——摘编自李岑岑《英国近代殖民扩张中的新闻传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根据考古,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4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在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取代。这与古籍中黄帝出生于曲阜并以曲阜为都和少昊以曲阜为都的记载相吻合。这说明,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A.呈现多元一体发展特点B.存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C.是一种文化的不同阶段D.真伪需要古籍记载印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礼貌文化是启蒙运动的一个鲜亮的内核。英国礼貌文化的主要推动者沙夫茨伯里将礼貌当做人类的最高德性,认为“文雅或有教养并不是一般概念中的讲礼貌,而是涵盖了成熟高尚的文化的所有长处:对于事物的敏锐理解力和思维能力、繁荣的艺术和文学、自信心、对真理的尊重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此外最重要的是对于人性善良一面的赞赏。”这表明(     
A.资产阶级对社会提出新诉求B.英国是礼貌文化的发源地
C.启蒙运动推动道德观的更新D.礼貌文化被社会广泛接纳
2023-07-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亚历山大在给他老师亚里士多德的信中写道:“我的可敬的老师,我已经作了神,我的忠实的东方臣民向我膜拜,给我上供。”亚历山大不仅要求东方人民视他为神来供奉,而且要求西方人民视他为神来崇拜。其目的在于(     
A.推广希腊神话B.增强内部的凝聚力
C.获取民众支持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2023-07-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论政府原理》(1159年)一书中这样写道:“诛杀一个暴君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正确和正义的……对于践踏法律的人,法律应当拿起武器反对他……在践踏甚至应该统治皇帝的法律的犯罪中……谁试图使他不受到惩罚,谁就是对自己和整个人类共同体的犯罪。”由此可知,作者主张(     
A.王权有限B.推行政教合一制度
C.主权在民D.建立近代法律体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15、16世纪至今,世界历史的发展大致分为侵略发展、自我发展和合作共赢发展三种发展模式。自15、16世纪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占世界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是以侵略与掠夺他国来发展本国的侵略发展模式,二战后建立了以和平求自我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21世纪初至今,世界发展模式开始了由自我发展模式向合作共赢发展模式的转换。

——摘编自胡德坤《合作共赢发展模式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产物》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种发展模式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