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氢弹试验成功、核武器小型化、导弹等装载工具的发展及其在这些技术领域的领先,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在“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指导下,于1954年开始向海外军事基地存储核武器并逐步部署给驻地美军和盟国军队。但是1957年之前,美国对外输送核武器装备和元件进行“核存储”基本处于零散状态。随着形势的发展,大规模向海外部署核武器的时机日臻成熟。

—摘编自陈波《“大规模报复”战略与美国海外核部署》

材料二

时间

概况

1955 年

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国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1956 年

编制首部原子能计划12 年大纲并明确提出:在有条件下应用原子能发电,组成综合动力系统

1964 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年

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70 年

首座核电站自主设计工作室正式启动

1970 年

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

—摘编自梁燕《核筑强国梦—中国核产业发展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海外部署核武器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核事业发展的特点
2024-05-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高考历史【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测试卷(江苏专版)02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年,旅京山东人士受危机意识和乡缘观念的驱使,创办了《山东杂志》。其发刊词指出:“《山东杂志》何为而作也?乃为东人筹生活之计、自全之策,而广集事汇、兼为论说,偏陲之父老子弟,使易其积习,以免于危亡也。”杂志由山东同乡集股经营,初次召集时,“大众非常踊跃,认百股者三人,其余十股至五十股不等,约计已集约在千股以上”。杂志在山东省内的东牟公学、济宁公立阅报所以及各府中学堂等地广设代派处,还采取“代销杂志十份以上者酌提一成”等办法促销。杂志的载文分为十类,即论说、朝政、学务、民风、吏治、实业、交涉、要闻、轶事、杂录。杂志以大量篇幅介绍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野心和手段进行揭露,对清廷的吏治腐败和对内昏庸、对外出卖国家利权的事实进行批判。

——摘编自孙向群等《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山东杂志>评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杂志》创办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概括《山东杂志》运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时代价值。
7日内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5月考前指导历史试卷
3 . 如表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     
15世纪早期1公斤胡椒的价值变化(单位:克白银)
印度产地亚历山大里亚威尼斯欧洲消费国
1—210—1414—1820—30
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B.价格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D.世界市场的形成
2024-04-24更新 | 76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隆庆初年,政府准许人民出洋贸易,大量商人移居海外。明末南洋地区的华侨总计约有10万人,在籍贯上,以闽人为最多,其次是广东人。闽粤地区地狭人稠,兼有下洋之便利,许多人只好出洋以求生计。16世纪,西方殖民者东来,纷纷在南洋建立殖民地,出于开发当地的需求,殖民者起初对华侨采取招徕政策,导致华侨的大批出国。在清代前期出国的华侨中,商人的比例有所减少,贫苦、破产的农业和手工业者则逐渐占有多数。他们与当地人民一道开发建设家乡,使一些不毛之地变成良田和城镇。从明末清初起,南洋等地的华人社会不断扩充,华人与当地人通婚而形 成跨文化家庭,为当地文化注入新鲜的元素,并渐渐融入当地社会。

——摘编自赵红英、张春旺《华侨史概要》

材料二     19世纪40-70年代,有三四十万名“契约华工”输入拉美地区。他们在拉美主要从事开矿、修筑铁路和公路、种甘等艰苦工作。华工在“契约”到期后,纷纷在当地落脚,靠贩卖小商品和手艺维生。大多数人慢慢发展为小商人,一些人终成富商,逐渐在当地形成一个华商阶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商的经营活动已遍及拉美100多个城市。在华侨聚居区域,他们往往自办华侨子弟学校,创办华文报纸,既宣传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也介绍居住国的文化习俗。与东南亚华侨 相异,拉丁美洲的华侨成为老死他乡的“单程移民”的情况十分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家乡山迢水远,交通不便;另一方面,当地人少有种族歧视,民族关系和谐。在传统华人时代,拉美华侨与当 地民族通婚已很常见,这对华侨融入当地社会客观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摘编自高伟浓《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华商与华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华人“下南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华工在拉美地区生存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简析华侨华人与居住地社会融合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实施察举制的背景,并概括汉代察举制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代科举制“较以前是进步的”。
2024-05-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选修)(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6项工程”是苏联援建中国156个工业项目的总称。这一庞大的项目是中苏两国在1950年至1957年期间前后多次协商分批确定并逐步实施的,1954年底被正式确定为“156项建设项目”。中国政府在充分考虑资源分布和国防安全等因素的基础上,把工程主要安排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先后建成东北、华北、山西、湖北、郑洛、陕西、甘肃、川南八大工业区。为提高建设效益,国家多次调整修订项目指标,从各条战线抽调上万名优秀干部,同时组织培训、轮训、出国学习等方式壮大工程技术人员队伍,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填补了包括航空、电子、航天等行业的多项空白。特别是当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的困难时刻,我们不但能顶住压力,继续完成了大型工程的建设任务,而且还独自完成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科研任务和建设工程。156项工程构筑了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时至今日,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公司等均是当年“156项工程”建设项目发展而来,已经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摘编自陈夕《奠基:苏联援华156工程始末》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6工程”实施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156工程”的伟大意义。
2024-05-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英国商人雇用荷兰船只承运海外贸易的现象司空见惯,数量众多的荷兰商船游弋在英国的贸易区域,对英国的贸易和军事而言绝非益事。随着殖民地贸易兴起,英国允许外国船只参与英国贸易,但授予英国商船优先权。17世纪50年代,英国殖民地经济渐成规模,这为1651年《航海条例》的出台奠定了基础。《航海条例》数次强调进出口贸易必须使用英国或其殖民地的船及船员,禁止外国商人在英国及其殖民地合法经营渔业,如若违反则没收其货物及商船。此后,一系列用以规范和阐明英国船只特权及财产转让权的法令都被冠以航海法令的名称,“这些法规起源于国家政策,其目的是增加英国航运业的收入,并为国家海军提供海员,同时成为岛屿帝国的天然堡垒。”

——摘编自柴彬、齐玉凤《17世纪英法海事法令与海上贸易秩序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海事法令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海事法令实施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德意志,铁路建设被作为国家建设而受到推动。1839年,萨克森政府利用英国的技术、人员及机车,修建了德意志第一条主干铁路,将莱比锡与德累斯顿相连。这条铁路全线开通之后,德意志陷入铁路狂热中,各地的铁路都在扩展。铁路推动了跨国贸易,迫使各邦国降低直至统一关税,使得国界几乎成为多余。到了1871年,各自拥有边境和关税的39个德意志邦国,被铁路紧紧连接在一起。铁路尚未出现时,德国90%的铁矿都使用木炭进行熔炼;到19世纪50年代,鲁尔建成了使用焦炭的熔炉,如果没有铁路提供廉价的运输,这在经济上根本行不通。伴随着铁路的陆续建成,德国的煤炭产量翻了十余倍,温泉小镇巴登巴登因之成为繁荣的旅游胜地。鉴于铁路在普法战争和普奥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意志首相通过立法机关颁布法律,赋予帝国强制性收购私人铁路公司的权利,以最大限度发挥帝国军事机器的潜力。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铁路建设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铁路建设对德意志的影响。
2024-06-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的统一实践与要求下,中共中央同意在大城市设立二级政府,1954年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建立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这样,上海建构了“二级政府加街居管理”的新体制。新中国对上海城市社会进行了单位化重组,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国家统合大量物质和精神资源,职工即单位人在单位中获得有效管理。不仅如此,单位化并未止步于工作场域,在全社会单位化的背景下,以往游离于国家政治统治机器以外的社会成员也被纳入以街居组织为主要形态的基层群众组织框架,甚至一些居无定所的社会边缘人也被覆盖。如此一来,国家又通过街居体制实现了对无单位归属的社会成员的管理。至此,在街居体制之下,国家权力实现了对社会前所未有的控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上海基层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以单位管理为主,辅之以街居管理的。

——摘编自郭圣莉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层级结构研究》

(1)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单位化管理的影响。
2024-04-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31年,国民政府制定《空军作战防空计划》,明确“拟定空军与陆海军联合作战方针”。1933年,国民政府把空军建设时间由原来的五年缩短为三年,并准备以南京、保定、西安、汉口、广州为根据地把全国划分为五大空军区。国民政府此举的背景是(       
A.独立的工业体系尚未建立B.中日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全国团结抗战的初步形成D.日本侵略者策动华北自治
2024-05-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