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6世纪,葡萄牙人曾劫掠中国的“苦力”到葡属殖民地去做工。19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将华人贩卖到南洋、美洲,从事繁重的劳役,逐渐形成了贩卖华人的高潮。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允许华工出国,使华人出国合法化。在这一贸易中,作为活动主体的华人,一开始便不属于订立契约的一方,而是被诱骗与欺诈的对象。从其被掳的那一刻起,便开始沦为奴隶,与人所共知的非洲奴隶贸易所强加于受害者的奴役毫无二致,因而,一般称之为苦力贸易。

——摘编自陆浩书《近代华工东行记——谈罪恶的苦力贸易》等

材料二   1848年,美国旧金山发现金矿,急需劳工,华工骤增。1868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雇佣8000名华工修建太平洋中央铁路,华工为修建这条铁路付出了许多生命的代价。在1860年至1890年之间,加州农业的各个部门都有华人在做工,他们有的葡萄园里做工,有的填筑沼泽地等;此外,加州的轻工业和服务业,如毛纺业、卷烟业、拖鞋厂、洗衣房,也是华工的主要集中地。

——摘编自侯苗丽《试论近代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苦力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华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后,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1956~1964年,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1970~1976 年, 中国援非金额高达 18.15 亿美元,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由1966年以前的 11个增至1977年的29个,中非贸易总额也从1970年的1.7721亿美元增至1975 年的 6.7126 亿美元。1975 年10月,中国对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全长 1860公里) 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 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共同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4—1980年,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1964—1970年为第一阶段,投资560多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8.5%。1964—1966年,以大西南为重点,据不完全统计,在西南、西北三线地区安排了300多项大中型项目;1960—1970年,以豫西、鄂西、湘西为重点的中南三线建设迅速展开,多数项目于此时期投产或大体建成。1971—1980年为第二阶段,投资1402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6.4%,建立四川化工厂、泸州天然气化工厂、湖北省化肥厂等大型化工企业。国家在三线地区累计投资2052.68亿元,修建了10条铁路干线,建设了约2000个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基础设施,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汇集了50多万科技人才,初步建成了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工业为核心、重工业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相配套的战略后方基地。

----摘编自冯明、黄河《三线建设历史回眸》

材料二(下图)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开展三线建设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线建设的意义。
2024-06-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高考历史【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测试卷(江苏专版)02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民初,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剧烈的变动,新式的汉语词汇呈几何式增长,“英雄”概念也随之变迁。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士大夫惊呼保国、保种,国人对“英雄”的呼唤之声渐隆,并很快形成巨大的声势。首先,传统秩序崩溃之际,需要有智识和勇气兼备、为国家和公众利益不懈努力的精英式英雄人物引领现代国家转型;其次,中国要立足于万国之中,迫切需要凝聚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认同,这使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谱系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项工程;再次,展现于近代中国人眼前的现代国家以“自由”“平等”理念为其底色,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自然也在中国催生出“人人皆可为英雄”的全新观念。由此,英雄不再是高高在上、超群脱俗的精英人物,而是每一个助力国家建设的平民英雄。

——摘编自赖静萍《从揽驭到召唤: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与“英雄”概念变迁》

(1)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英雄”一词的多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雄”呼声渐隆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雄”一词的多元内涵对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影响。
2024-05-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1~13世纪,欧洲主导下的地中海世界复苏,欧洲进入商业复兴时期,进入与印度洋的交流繁荣期。威尼斯、热那亚等四大航海共和国兴起,成为海洋贸易的急先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欧洲民族国家崛起B.阿拉伯帝国的衰落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大西洋贸易的兴起
2024-05-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昌起义后六天,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在会上发言,他说:“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先生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这是一次带有紧迫性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和他的翻译伍修权也参加了会议。在检讨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时,博古首先作报告……接着是毛泽东发言,他说,为什么会产生错误的军事路线?是因为错误地估计政治形势,过分夸大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忽视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除凯丰外,没有一个人站在博古这一边。

——摘自《杨尚昆回忆录》

(1)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紧急会议”召开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紧迫性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哪一会议,并概括这次会议给中国革命带来的主要影响。
(3)以上材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有哪些优秀品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唐统一后,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公元622年,新罗遣使入唐。唐高祖亲自慰问新罗使者,并派庾文素出使新罗。从此,唐与新罗保持密切来往。公元639年,善德女王开始遣子弟入唐求学,到公元837年,新罗在唐朝国学学习者达216人。这些留学生当中,有不少人著述颇丰,如崔致远有文集三十卷。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新罗王金政明遣使来唐,求得唐礼一部并其他文章。公元788年仿唐科举制公布读书三品出身法,以儒家经典与汉学为主要考试科目,进行国家考试,以录用官吏。其标准是对汉文典籍的通晓程度和汉文的写作能力,以学问的高低和汉文熟练的程度来决定其官职。新罗人虔信佛教,纷纷入唐求法。当时长安诸寺中的新罗人较多。这些人“得法归国”后,“皆为国王之师表,佛门之领袖”。

——摘编自吴葆棠《唐与新罗关系研究》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与新罗文化交流密切的背景。
(2)据材料,归纳新罗学习大唐文化的主要途径。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文化东传新罗的意义。
2024-05-2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的四次创业潮,据此可知(     
时间创业主体创业背景创业者平均年龄创业代表/企业
1979—1988年知青、待业人群、乡镇企业农民“个体户”政策出台30岁以下年广久“瓜子大王”
1992—1997年公务员、复员军人国企改制;公司法出台30—40岁俞敏洪“新东方”
1997—2006年“海归”互联网技术发展30岁左右马云“阿里巴巴”
2014年至今社会各界人士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40岁程维“滴滴”
A.都以民生行业为主B.创业年龄总体上升
C.产业转型趋势明显D.学历门槛不断提高
9 . 下图是特种邮票《癸卯年》中的第二枚“同圆共生”;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407窟“莲花三兔藻井”,表达出“生生不息、团圆美满”的吉祥寓意,背景衬以晋代傅玄《拟天问》中“玉兔捣药”的纹饰,表达“战胜疫情、国泰民安”的愿望。该作品主要体现了(     

A.道教与佛教的相互影响B.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C.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D.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年,《中华医学杂志》在重庆复刊,其卷头语写道:“本志自民元四年创刊以来,出版已达二十八卷。总会(指中华医学总会)迁渝后,学术空气,甚为浓厚,检以为本志有复刊之必要……俾国内医学学术之研究,际兹抗战期间,不仅得以赓续,并能产生新的收获,庶合中央抗建之旨,本会之幸,亦国家之幸”。

                                                                                  ——摘编自张爱林《近代医疗卫生杂志的传播》

材料二:《中华医学杂志》复刊初期的部分内容

卷号及期号部分文章主题
1943年第29卷第2期国产抗疟药材之研究
蜂蜜对于治疗冻疮溃疡及小外伤之用途
重庆市卫生新闻介绍
1944年第30卷第4期神经病科医师之训练
1945年第31卷第1期海外空运服务社之医疗问题
1945年第31卷第3期空运手术队之降落问题
1945年第31卷第5期国外麻醉问题

                                                                              ——据张爱林《近代医疗卫生杂志的传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医学杂志》复刊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复刊初期《中华医学杂志》内容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医学杂志》复刊的时代价值。
2024-05-24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