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94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据此可知,学者意在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A.确立教会从属于国家的思想B.仍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为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主主义D.民权主义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中世纪时,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培养神职人员;伴随着16世纪上半叶修道院解散运动的发展,这些大学到17世纪上半叶逐渐变成富裕乡绅和城市中产阶级子弟的天下。这说明,16~17世纪的英国(     
A.大学教育实现基本普及B.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C.宗教改革助推社会转型D.资产阶级主导教育变革
2023-02-09更新 | 833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说“宋代是一个哲学的时代,也是一个伦理的时代。由于注重立身行事,出处大节,宋人总是用道德理性随时规范着自己的举动……特别注意道德理性对诗歌内容的严格制约。”这主要源于当时(     
A.社会风尚的变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科举制度的盛行D.理学思想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严复自英国留学归来后,初拜桐城派大师吴汝纶学习古文,“欲博一第入都,以与当轴周旋”;后又用投士大夫所好的文字从事翻译工作,用古文介绍西方思想。严复的这些努力(          
A.推动了士大夫思想解放B.意在融合中西方文化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艰难D.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青年杂志》第1卷)提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 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基于以上认识,引发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维新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B.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C.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D.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2023-03-25更新 | 240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锦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梁启超说:“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此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譬之有千岁老屋,瓦谩毁坏,梁栋崩析,将就倾圯,而室中之人……补苴罅漏,弥缝蚁穴,以冀支持……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乌乎可哉?”梁启超这一言论(       
A.表达了变革政治的强烈愿望B.强调洋务运动导致中国内忧外患
C.动摇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D.揭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023-02-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汤池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代(     
A.帝国主义争夺激烈B.封建王权高于教权
C.人文主义色彩浓厚D.希腊文明逐渐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为画家李唐绘于北宋末年的《晋文公复国图》(局部),描绘了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历经坎坷险阻并最终回国即位的情景。这一作品(   
A.反映宋人生活的艰辛B.显示山水画的神韵意趣
C.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D.反映宋代宫廷斗争激烈
2022-09-01更新 | 1245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