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1-07更新 | 1662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学者对南宋山水画风评说道:“院画就像禅画的训导,有戒律而无个性。在沉思内省时,强调细节,使欣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的地方,而周围的世界都消失在雾色和寂静之中。”学者的评说反映了,南宋时期(     
A.佛教渐趋本土化B.绘画深受理学影响
C.文人画强调意境D.商品经济达到高峰
2023-01-05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殷商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体系;西周春秋时期,伴随冬小麦在北方的广泛种植,打破了以往春种、秋收的农事时间节律,古籍中也多见“春秋冬夏”的四时排序,“四时”观念逐渐萌生。据此可知(     
A.铁犁牛耕推动了社会变革B.先秦四时观念具有神学色彩
C.古代历法服务于农业生产D.农业成为商周时期主导产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工厂制兴起于18世纪70年代。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以来各国出现的科技成果

时间国家科技成果时间国家科技成果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4中国育成第一和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77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1997英国工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99美国首次成功制造人工DNA分子

——据夏源《国外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南宋时期,很多士大夫自觉追求圣贤之道,当面对国家危难时,他们不惜毁家纾难,勇于舍身取义。据《宋季忠义录》记载,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正统的确立B.三教并行的激励
C.理学思想的影响D.市民阶层的出现
6 . 梁启超说:“清初几位大师,实即残明遗老,黄梨洲、顾炎武、朱舜水、王船山之流,他们很多话,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象(像)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直跳。”这是因为(       
A.他们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反对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社会主题
2022-12-22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近代早期维新派王韬指出: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非由练兵士,整边防,讲火气,制舟舰,以竭其长,终不能与泰西诸国并驾而齐驱。顾此其外焉者也,所谓末也。至内焉者,仍由我中国之政治,所谓本也。其大者,亦惟是肃官常,端士习,厚风俗,正人心而已。两者并行,固已纲举而目张。王韬的思想(     
A.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B.形成了完整理论体系
C.完全突破洋务思想束缚D.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2022-12-2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英国历史学家G.R.埃尔顿认为,就其本质而言,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看的,它公开承认旨在恢复失去的特性。但是不应因这场突发运动所针对的是一些已被削弱的人,并且产生了这次宗教革命的领袖既未预料到又不欢迎的结果,而认为它的革命性有所减损。学者意在说明,欧洲宗教改革表现出(     
A.单纯追求精神领域的自由B.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
C.理想与社会现实相互统一D.对罗马教皇权威的全面挑战
2022-12-22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顾炎武认为:“法之敝也,莫甚乎以东州之饷,而给西州之兵,以南郡之粮,而济北方之驿。今则一切归于其县,量其衡僻,衡其简繁,使一县之用,常宽然有余。”据此可知,顾炎武主张(     
A.简化行政管理程序B.扩大地方自治权力
C.加强以法治理地方D.限制君主专制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李贽认为:凡人与圣人之间,圣人不曾高,众人也不曾低,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每个凡人都具有一般所谓圣人的德行。李贽的这一主张(     
A.蕴含一定朴素的唯物思想B.反映了正在成长的市民意识
C.体现了一定经世致用色彩D.动摇了封建专制的统治根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