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受旧阳明学熏陶可追溯至青年时期,在心理层面,毛泽东早年笃信的“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正是王阳明“心即理”学说的体现…这种思想因素始终存在于毛泽东的头脑中,他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升到一种相当的高度,弘扬“革命意志”强调“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因素第一”等,这个思想在革命时期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为立定跟脚,排除万难,以争取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刘训茜《毛泽东思想研究》

材料二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

——20164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陆王心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儒学发展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今天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思想文化?
2021-02-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孟子、荀子以至宋儒均肯定人在天地间的重要性。在儒家看来,人的可贵在于有道德,并能“参天地之化育”,因此,以礼乐为中心的道德教化是儒学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宋明理学更加强化人文主义传统,张戴及程、朱、陆、王都强调孔孟创立的“仁”学。他们认为,人的本质在“仁”而“仁”的根源在“理”,因此,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扩充与体现“天理”,使人的生命与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合而为一,从而实现自己真实的生命精神与道德价值,具有这种“仁”的境界,便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李海龙《儒家人文精神的生态意蕴》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与崇古态度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拜占庭的灭亡,大量学者携带着罗马分裂前留下的珍贵文献典籍逃亡到西罗马,给黑暗笼罩的中世纪西欧带去了他们早已遗忘的文明印记。西欧的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璀璨,为文艺复兴的开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也是对于古典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人本”思想,而非从前的“神本"思想。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并不是彻底反宗教的,它并没有彻底性和革命性,具有两面性

——摘编自董巍《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人文精神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1-02-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反对长期盛行的轻商贱商的封建流俗,旗帜鲜明地为商贾辩护:“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赀,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抉者重,所得者末。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他还宣扬典型人物和事迹来为商人正名,提出了“良贾何负宏儒”的论断。例如,他在《阿寄传》中赞扬一位市井细民不仅有经商才能,还具有忠厚诚笃的品德;在《商士传》中歌颂小商人程琼拾金不昧的美德,赞叹“孰知其事出士人之上如此也!”

——摘编自周治华《李贽的经济伦理思想与经济治理策论》

材料二   15世纪初开始,佛罗伦萨的知识精英积极肯定财富的价植被焦·布拉乔利尼在《论贪婪》中强调“贪婪”或“占有欲”是人的本能,追求财富是合乎人性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他指出物质占有欲和财富是市民生活、国家和文明的基础……“请不要给我提起那些粗俗、伪善的蠢货,他们披着宗教的外衣,四处游荡,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却向别人鼓吹贫困和鄙视物质财富……如果所有人只满足于自给自足,那么就不会有人修建教堂和宫室,一切艺术活动都将停止,我们的生活和公共事务将陷入一片混乱。”

——摘编自刘耀春《从“出世”到“入世”: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市民生活伦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经济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与波焦·布拉乔利尼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并对后者的经济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史上,无论执政者,还是反对党,一度都强调民智未开,并以此论证自家的政治主张。1896年,梁启超作《古议院考》,以民智未开为由,建议缓开议院:“凡国必风气已开,文学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设议院。今日而开议院,取乱之道也。故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1906年,清廷宣布“仿行宪政”,同时声明,“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民智未开,遂成为清廷拖延宪政最堂皇的理由。袁世凯恢复帝制,请时任中华民国政府宪法顾问的美国法学家古德诺助阵,云:“民低下之国,其人民平日未尝与知政事,绝无政治之智慧,则率行共和制,断无善果。”他暗示,基于民智未开,中国该由共和制重返君主制。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史上哪些人(或政治力量)认为“民智未开”,其各自的真实意图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年以来中国在“开民智”的教育领域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2021-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绝非偶然,他是由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合力生发的。和世界其他文明一样,古希腊的公民也深受带有浓厚神秘主义的自然崇拜的宗教影响,然而不同的是,古代希腊宗教崇拜中的奥林匹斯诸神基本被常人化了,这样的宗教信仰有助于提升人的自由度和创造力。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相伴”,这样的政治生活环境对智者学派注重实利、挑战权威、批判传统等特点的形成产生了很大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认为智者学派、苏格拉底、西塞罗及近代的思想家、科学家等无不具有理性精神。19世纪上半叶欧洲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它又和启蒙运动开启的浪漫主义思潮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启蒙思想家确立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并把私人的财产自由和国家制度联系起来,更多的生产者为了财富而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能《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其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所体现的基本信念并说明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作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代宗师,提出了理性主义的两大主题: 推倒两樽神,即天上之神——宗教神学,和地上之神——封建专制主义;重树两面大旗——科学理性和自由平等。这两大主题,体现在他的哲学与宗教思想、政治与伦理思想以及史学 思想之中,达到了摧毁教权主义、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目的,尤其是他对人的理性的赞美 和对自由的弘扬对当时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理性主义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精神动 力和理论指导。

材料二   孟德斯鸠强调,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本质和界限,是决不能加以混淆的,而 必须加以严格区分,这是“人民安定的基础”。“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要通过分权,使这三种权力互相制约,互相制衡,从而保障政治自由。

——摘编自全松柏《理性与偏离——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简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为“推倒两樽神”和“重树两面大旗”提出的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观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的国家制度主张在欧美国家实践中的体现。
7 .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时期儒家担当观开始形成。孔子为挽救危局,奔走列国,敢于担当。孟子声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含我其谁?《论语》中有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所以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含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摘编自徐月高《谈儒家的担当观》

材料二到了宋代,由于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士绅的规模日渐扩大。士绅阶层是平民社会当中连接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将一君万民的社会结构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三鲷八条目则进一步内化于一般士绅的心性当中,日常的洒扫应对亦可体会天地之理,修身齐家亦有治国平天下之功,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要》

材料三清初思想家在许多问题上继续发扬光大了晩明的进步思想,比如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唐甄鳇续批判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愿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都是这种精神指导下的成果。这殷实学思湖直接引发了清代中叶的朴学学术,并且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的科学精神。

——摘编自曾文柱、赵世瑜《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担当观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宋代“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的原因,并说明理学的社会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的“实学思潮”出现的背景。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
2021-02-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围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年)

材料二   "民族主义者何?各地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世界最光明正大公正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甲午战前国人民族意识淡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增强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