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2020·江苏·三模
1 . 1954年2月,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提出:“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1954年文化教育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中提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应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而奋斗。”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过渡B.直接促成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建立
C.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D.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建设人才
2020-04-29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云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潘耒在《日知录》序言中写道:“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贵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薯此书之意也。”潘耒的序言意在说明,《日知录》
A.是清朝考据学兴盛的主要原因B.强调学问应联系“当世之务”
C.主张推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促进了经世致用局面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D.“南优2号”杂交水稻
2020-03-31更新 | 59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共十八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的建设成就。(各举一例)

5 .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生成于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宋文化,必然包含若干“近代”的因素,平民文化就是带有“近代”色彩的文化现象。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南宋词人刘克庄曾提及“近世理学兴而诗律坏”。纵观两宋,中原文化迅速地南移,南部地区文化发达,同时引发了北部游牧民族的深层汉化。与宋代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移动,社会下层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出现“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扶册”和“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等记载。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双重因素的驱动下,门阀政治彻底终结,政权的开放程度提高。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土地自由买卖频繁,税制改革使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步松弛。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在长期的碰撞交融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使宋代文化明显地带有文化“杂交”的色彩。宋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基本上采取兼收并蓄、广纳博采的政策,不少外域文化的因子进入汉文化系统中,高丽的白磋纸和松烟墨在宋朝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的折扇和倭刀也深得宋朝文士们的好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韩非主张“法治”,否定礼治,但在韩非的理论体系中并非没有“礼”的地位,他曾说“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显然他的“礼”与当时儒家的“礼”有所不同,主要侧重于(       )
A.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B.符合儒家克己复礼的主张
C.礼要符合“人主”(君主)的需要D.春秋战国时已经礼崩乐坏
7 . 马尔西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著名人文主义者。他认为,国家的权威含立法权和执行权两个部分,而立法权高于执行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威。只有全体公民才是永远的最高立法者,据此可知马尔西略
A.提出了天赋人权理论B.具有了人民主权思想
C.阐释了主权国家观念D.创立了三权分立学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统计,元朝王祯的《农书》在广泛引经史、农书、本草后,提出了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农桑辑要》系统总结研究了13世纪前的农耕技术经验,发展了精耕细作和养蚕技术的一些内容;清朝农书《钦定授时通考》征引文献3000多条,突出“敬授民时”的重要性。据此可知,这些农书
A.表明封建政府都重视编撰农业书籍
B.代表了古代农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C.具有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D.呈现了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概貌
2020-02-12更新 | 28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格斯堡和约,协议确定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A.推动了宗教改革的爆发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欧洲的民主制度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2020-01-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面是民国初年一学者笔下描述的“中国”与“西方”的一些特征的对比。这些特征
中国西方
专制独裁、野蛮民主、文明
非理性的、野蛮理性的、开明的
迷信的、死气沉沉的科学的、活跃的
虚弱的、黑暗的强壮的、光明的
以家族为本位、以感情为本位以个人为本位、以法治为本位
A.是民族危机出现后的最初反思
B.推动了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
C.与新文化运动主流认识相一致
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