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据统计,1865—1905年,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地区。这一变化
A.受益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B.是近代教育体制变革的结果
C.表明政治形势左右教育格局D.折射出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
2 .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不同文化不断碰撞相互吸纳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直到十八世纪才受到耶稣会士的注意。马若瑟在1732年翻译了元曲《赵氏孤儿》,法译本取名《中国悲剧赵氏孤儿》。1734年巴黎《法兰西时报》杂志刊登了一部分,……伏尔泰将它改编成一个新的剧本,于1755年8月20日公演于巴黎。在剧本题目下,伏尔泰加上“根据孔子的教导,改编成的五幕剧”一行文字。在伏尔泰的这个剧本中,讲述了称霸一世的成吉思汗最后为崇高的道义所折服。他在前言中宣称:“这是一个巨大的明证,体现了理性和才智最终必然凌驾于愚昧和野蛮”。

——沈福伟著《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耶稣会士那种对中国理想主义的报道被挤到了一边,莱布尼茨、伏尔泰式的对中国宽容、羡慕、崇敬的态度越来越被“欧洲文化优越”论所替代。进入19世纪后,随着欧洲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工业革命的拓展,欧洲人的“自大感”发展到极端。……中国成为一个落后黑暗的王国。

——张海林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中,“根据孔子的教导”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改编《赵氏孤儿》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9-12-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这是在突出中国共产党的
A.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作用B.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C.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价值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2019-12-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1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出“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立法原则,主张通过“政的划一、刑的强制、礼的规范、乐的感染”,实现“同一民心”,成就“王道”“治道”。由此可见
A.礼乐的重要性超过了刑政B.传统文化决定政治影响力
C.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实施D.以礼入法具备历史渊源
2019-12-02更新 | 745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2019-12-01更新 | 634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大地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伽利略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新方法。伽利略的新方法
A.标志近代自然科学产生B.重视系统的观察和实验C.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D.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8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2019-10-13更新 | 180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
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2019-10-12更新 | 1814次组卷 | 125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中国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
B.字体演变助推了自然科学发展
C.社会进步推动了人文精神发展
D.书法进步须借助对哲学的反思
2019-10-10更新 | 772次组卷 | 4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