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意大利是欧洲历史古国,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也留下了独特的身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但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以其法理精深,体系完备著称于世…如果离开了古代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罗马法要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那是不可想象的。罗马共和国末年,自然法的思想从希腊传入罗马。西塞罗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深远的罗马法的理论基础。罗马也就成了世界上最懂得使用法律为自己意图服务的民族。罗马皇帝认识到,其统治不仅仅靠武力,还要靠法律来维护。

——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材料二   全民抗疫,大家自觉在家隔离,很多人叫着嚷着被憋坏了。其实,在忙碌的现代社会,疫情所带来的隔离正应该让人们静下心来,去关注平时没有精力考虑的事情。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流行了一场可怕的瘟疫,一群青年躲在郊区,每天以讲故事解闷,结果却谈出了文学艺术上的新观点,催生了著名的《十日谈》诞生,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进程。

——《疫情中应关注些有益的事》

材料三   1943年7月9日晚,随着一个军事行动开始实施,墨索里尼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也随之走向破产…“罗马梦魇”逐渐消退。1951一1962年,国家工业化以意大利历史任何一个阶段均无法与之比拟的速度发展,其增长率名列欧洲前列。到1962年,意大利人均生产增长率为5.6%,仅低于德国,超过任何西欧国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奇迹”。

——摘编自瓦莱里奥·卡斯特罗诺沃《意大利经济史:从统一到今天》


(1)根据材料一,分析罗马法“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罗马法的精神。
(2)阅读材料二,写出《十日谈》的作者。结合所学,分析这部作品“却谈出了文学艺术上的新观点”的表现并写出一例该时期的建筑成就。
(3)根据材料三,写出该军事行动的名称。结合所学,概述战后意大利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的因素。
2022-05-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疆域、正统性与德性构成了“大一统”的三个基本要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疆域占领和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差,军事实力相对比较弱,所以只能依赖文化和教化的力量,靠弘扬道统把“大一统”的“德性”因素发扬到极致,来弥补疆域控制能力的不足。无法拥有足够的疆域是宋明士大夫共同拥有的集体历史记忆,他们通过弘扬儒家道统弥补疆域缺失带来的心理阴影。宋代以后儒学有了更多的拓展空间,儒学理念真正从上层下渗到了基层社会,成为普通民众遵循的信条。

材料二   明代北面的一大片土地都被蒙古残部所占据,东北是女真实际控制的地区,所以明代的疆域大体上是和蒙古人与女真的统治地区平分秋色的。明史专家顾诚先生曾提出明朝和北方的瓦剌、东北的满人构成了对峙的关系,基本上是以防御的态势来构架整个疆域格局。边疆地区依靠军事体制布防,沿长城一线基本上由卫所和都指挥使控制。而明朝在疆域控制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大一统。

材料三   清朝皇帝同时拥有两种“正统性”,一方面继承内地的汉人文化传统,通过弘扬儒家道统礼仪的方式进行统治;同时皇帝又尊崇藏传佛教,在蒙古和西藏等藩部地区实施其宗教化的治理策略。清朝实现了“大一统”三要素的整合,即拥有广阔的疆域,对前朝正统性的合理继承并加以变通,创造性的建立起了“二元正统性”,以及对德性民心的占有和收束。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念群《“大一统”的命运:从“康乾盛世”到“晚清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述理学创立和发展的过程,并概括“德性”因素影响下形成、并成为“信条”的社会氛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军事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指出明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对峙中北部疆界的分界依据,并概括明朝北方防御构架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列举康熙帝弘扬儒家的史实,以佐证对内地“德性民心的占有和收束”,并依据“广阔的疆域”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清朝在我国国家疆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②写出清朝主管“藩部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名称,并概述康熙帝时期对这一地区宗教化治理的措施。
2022-05-23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3 . 思想是政治经济的先导,同时也是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三幅图是中国、古罗马、古美洲印第安人的住宅。



北京门头沟爨底下村四合院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印第安人居住的圆锥形帐篷

材料二   俄国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普希金笔下拿破仑的三幅面孔(节选)

【人间的灾星】《皇村回忆》(注:创作于1814年)评判拿破仑的视角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人的土地”“和平的城市和村庄在黑夜里燃烧/……敌人横冲直撞,不可阻挡,/烧杀劫掠,一切化为灰烬。”

【伟大的人物】《拿破仑》(创作于1821年拿破仑离世之后)思考拿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那个伟大的人已然逝去/……而你将永远闪烁着不朽的光芒/是他给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

【奇异的过客】《英雄》(注:创作于1830年)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来考察拿破仑:“每张床上躺着一具活得尸体/那是黑死病/深深地印上了每一个病人/他从每只床前走过/冷静的和疫病之手紧握/就这样,他给临死者的心灵/注入了勇气/能让那些垂死的眼神发出欢乐的光芒”

——摘编自宋德发《拿破仑的三幅面孔——普希金笔下的拿破仑形象》

材料三   “……夺得政权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摘自《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北方古民居的设计理念。世界各地的古民居建筑形制差异较大,风格不一,特点鲜明,请分析原因。
(2)分析说明材料二中拿破仑“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的思想内涵。普希金笔下的拿破仑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结合所学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3)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新中国一步步践行着《共产党宣言》制定的目标,结合材料三,以新中国1949—1956年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2-17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它们因现实的需要而生,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将近70岁的苏格拉底被指控有罪,案件经执政官初审立案后,最终交给一个由500人构成的大法庭审判。……按照当时的审判程序,须经过两轮。第一轮,原告指控,被告申辩,完毕后马上投票;如果认定被告有罪,则进入第二轮,由原告方和被告方各自提出一个处罚方式,可以附带相应理由,然后再由审判团进行投票。第一轮投票结果,苏格拉底是280票对220票被判有罪;在做完有关刑罚方式的答辩后,第二轮投票,审判团以360票对140票的结果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于苏格拉底而言,(审判)是他生命中最辉煌的一次绽放和表演;于雅典民主而言,(审判)是永远也洗不去的污点和伤痕。

——摘编自诺洪果《苏格拉底的审判及死亡》

材料二   它(第三共和国宪法)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也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宪法)保证了制度运转65年,妥协的宪法还有它另外一面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资产阶级各集团的妥协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了对付红色革命,他们必须妥协。其次,……使人们有了对宪法做出重新解释的余地,宪法可以随着资产阶级各集团力量的消长进行灵活的变通,……无需彻底变更……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沈坚《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中的稳定因素》

材料三   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从人大代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人民论坛”栏目系列评论(2022.3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法庭成为雅典民主“黄金时代”表征的主要理由。从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角度,说明“审判”是苏格拉底生命中最辉煌的“绽放”;从对古代雅典文明影响角度,说明此次审判是永远也洗不去的“污点”和“伤痕”。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近代法国民主进程中的重要文献。阅读材料二,概括这部宪法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促成“妥协的宪法”的主要集团,分析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根本原因。
(3)阅读材料三,对比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特征,一句话概括现代中国民主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综括材料一、二、三,探讨人类民主发展进程的主要启示。
5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件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传统的辉煌,而且更有赖于现实的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战国时期在我国思想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产生了儒、墨、道、名、阴阳等诸子百家,各家思想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甚至相互攻击,……而以孔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为核心,中国文化着重强调不同文化之间互补的一面,主张不同的文化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国古代先哲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现有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胡国威《论孔子“和而不同”文化观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两个关键因素使得唐帝国能够保持活力;折中主义(它吸收所有在之前几个世纪历史上出现的文化流派)和世界主义(对外国人及他们多种多样生活方式的包容)。外国人和外国文化在整个唐帝国,尤其是在城市,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显著的因素,对于其文化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摘自卜正民《哈佛中国史·唐朝》

材料三   长期以来,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界讨论,以下两位学者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到了今天,我们看到,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传承。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经由我们——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城市——健康地、完整地、真实地传给子孙后代,这才是真正的目的。……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有的,它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所以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摘编自单霁翔“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论坛讲话

观点二:昆曲等被列入名录,意味着所要保护的遗产已经上升到跨文化交流的高度。昆曲是传统戏曲的最高范型,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完美的形式,……昆曲也被京剧全面借鉴,故有“京昆不分,昆乱不挡”之说,传统文人并不把昆曲单纯当做表演技巧,……其根本精神是要我们懂得为人之道,通过欣赏刚柔、动静、虚实之美,培养一种高尚的审美情趣,来热爱生活,完善自我。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7.13


(1)阅读材料一,概括“和而不同”文化观对中国先秦文化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内涵。
(2)阅读材料二,概括唐帝国文化的新特点。结合所学,概述唐太宗时期“外国人和外国文化在整个唐帝国,尤其是在城市,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显著的因素”的表现,并用一句话概括这对“其文化的作用
(3)阅读材料三,选择论述:①依据《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公约标志的解读,概括指出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则。依据观点一,指出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②依据观点二,概括指出昆曲的文化价值。结合所学,指出昆曲保护中的“怪现象”及其出路。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6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2022-02-25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解密03 现代中国人物篇-【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德治与法治是我国传统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的思想呈现出以法律为核心,术和势为两翼的架构。而该思想架构是以君、臣、民为作用链条的。在此作用链条中,君主集法、术、势于一身,而臣和民不过是此宝塔式结构中的下面两个层级;该作用链条的作用顺序是人君驾驭群臣,群臣则要担负起治民的责任。

——摘编自《韩非的法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顾炎武认为“为民而立之君,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他说要通过“以礼治心”的方式培育官员的廉耻之心。而对极端自私的人,则只能依靠“法”来治理,顾炎武认为“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毋贪,不可得也”。在反思明亡原因之后,他提议要“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摘编自王义等《顾炎武社会治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三   唐太宗对各少数民族采取了“胡越一家”“乃同枝叶”与“爱之如一”的基本态度,确立了超越华夷之辨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民族观。中国共产党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与实行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唐太宗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德主刑辅的治国仁政上,他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清明与社会安定,“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发展。

——摘编自刘歆立《唐太宗治国理政思想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韩非子以法治国思想的特点,并分析韩非子的治国思想在秦汉时期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顾炎武的社会治理思想,并指出影响其思想形成的政治与思想因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唐与东突厥的关系为例,列举唐太宗实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民族观的做法。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并概述其主要内容。②以法律政策为例,指出唐太宗“德主刑辅的治国仁政”的表现。简述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发展”的思想。
2022-05-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浙江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共有竹简526枚,简文含27种律和1种令,载有“殴父,枭首”条文,北宋类书《太平御览》中记载董仲舒援引《春秋》之义断此条文相关案件,父子至亲,因救父而伤父者免于死罪。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等

材料二



《唐律疏议》书影

《唐律疏议》于永徽四年(653)颁行,开元二十五年(737)被重加刊定,全书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共12篇,是我国著名的封建法典,并对日本、朝鲜、越南的古代法律产生一定影响。《旧唐书·王彦威传》记载: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唐律规定“杀人者死”,上官兴当处死刑。唐文宗以其重孝道,合于礼,最终改用流刑。

——摘编自李中和《试析<唐律疏议>自首制度》等


综合上述材料,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中期的希腊世界是富裕而复杂的世界。哲学家则解决他们直面的老问题,他们发展出来的方法,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及其困惑,为近代哲学思想开山奠基。典型者如亚里士多德虽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其唯物论并不彻底。....公元前2世纪30年代,罗马贵族彻底吸收了希腊化的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他们和在7世纪及其后的阿拉伯人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影响至今。
                                                                                            ——-摘编自[美]莫里斯等《希腊人一 历史、文化和社会》
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并不彻底”,结合所学,加以阐述。
2022-05-0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8 蒙昧中的觉醒(雅典卫城;亚里士多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新青年》宣传的对象是男女青年。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文劝勉女子不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主的人格,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婚姻、职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重点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
2022-04-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8 从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传播-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