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主题,请提炼你的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20世纪初提出了“新史学”的思想,领导了中国“史学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倡新史学要从地理、人种等角度切入,还要具备智力、产业、美术、宗教、政治等“五德”,并把这些作为历史的重要部分;而中国历代史书以记人为主,主要为了歌颂帝王功德。在《新史学》中,梁启超多次提到,历史的目的是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以施诸实用,贻诸来者;旧史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让皇帝知道兴替的规律。梁启超批评中国旧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他把“朝廷”与“国家”分开,提倡新的纪年方式,反对以皇帝年号纪年等。

——摘编自胡静静《从<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说到“新史学”》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新史学”相对于中国传统史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史学”出现的原因,并指出“新史学”的意义。
2022-11-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启蒙思想的传播]

材料一   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著作被走私带进西班牙。1763年,一位西班牙记者写道:“透过许多已流行而有害的书本,诸如伏尔泰、卢梭和爱尔维修所著书籍之影响,在这个国家中,已感受到很多对信仰的冷漠。”

材料二   1764年,意大利贵族卡贝利亚公开声称追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领导,提出法律应以理性为基础,应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卡贝里亚的书出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欧范围内流行,几乎整个欧洲都在1789年废除了刑讯。1781年以后,奥地利皇帝约瑟夫废除农奴制,任何人都有权自由迁徙,求职,保有自己的财产和自由结婚,贵族不再对农民拥有司法管辖权。约瑟夫还废除行会制度,鼓励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并废止和减少多种国内关税。

——以上材料据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班牙人对何种“信仰”冷漠,并列举走私书籍蕴含的导致“冷漠”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国家出现上述变化的历史背景。
2022-07-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君者,民之原(源)也。原(源)清则流清,原(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材料二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材料三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材料四   治大国,若烹小鲜。


(1)分析指出以上四则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并概括出他们的治国主张。
(2)战国时期,秦国推崇哪一家的学说?据史料及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5 . 【美国电影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在美国,早期人们主要是到镍币影院观看电影。这种廉价的娱乐满足了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美国移民的需求,因此大受欢迎。镍币影院的成功刺激带动了电影的制作、发行与放映,为美国影业主导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好莱坞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户外拍片,地貌多样,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周期,于是大批的制片人纷至沓来。一战爆发后,欧洲电影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很大打击,美国则借机大规模进军国际电影市场,一战结束后,好莱坞便一直引领着世界电影业。到1920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电影收入来自对外电影出口。20世纪20年代末期,好莱坞在技术层面进行了革命,于是有声电影诞生。三四十年代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蔡卫《美国电影艺术史》

材料二1960年代前后是美国的多事之秋,美国人遭遇了严重的信仰危机,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好莱坞电影进入严冬期。1967年成为美国影史上的转折点,此后直至80年代后期,美国电影进入新好莱坞时期。该阶段电影一改前一时期中庸保守的倾向,大胆揭露各种时弊,质疑旧传统与旧秩序,更为贴近社会现实。如电影《毕业生》再现了年轻人的信仰失落与精神迷茫;《野战排》揭露越战带来的肉体和心灵创伤;《飞跃疯人院》强调反对压迫,追求自由、自我的美国精神。在这一阶段,好莱坞类型片注重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人物形象前卫,时尚元素增加。同时不断探索新模式,比如制作低成本、反主流的独立电影,此外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出宽银幕电影,提升观众观影体验。透过电影传达出的美国式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影响了银幕前的全球观众,而电影中某种关于暴力、性与享乐主义的负面元素也在日益侵蚀着青少年等迷茫群体的心灵。

——摘编自苏兴莎《影像的力量:20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电影业能够引领全球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好莱坞时期美国电影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英国人清晰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方面的巨大潜力。17世纪王公贵族创建英格兰第一个科学社团皇家学会,社会上层慷慨资助科学研究,科学家日益成为一项中产阶级青睐的时髦职业。到工业革命来临之际,首都伦敦和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普遍出现兴盛的科学活动,独立科学家巡游各地举办讲座,讲授与工业革命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吸引大批民众参与。民间对科学技术兴趣浓厚,各地爱好者组成读书会,自愿组织逐渐发展成为社团。英国政府认为皇家学会等社团是国家的知识宝库,应给予种种方便,政府的鼓励态度使科技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摘编自赵文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科技社团》

材料二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走近科学、倚重科学不是出于学理目的,而是从实用的价值立场出发,把科学作为思想武器。他们大力宣传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批判宗教迷信,批判愚昧和落后。陈独秀认为“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他们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用进化论的理论为视点分析社会、历史和学术问题。

——摘编自陈廷湘《五四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及其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科技社团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思想的特点。
2022-05-3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西方思想家及其法律主张

思想家主张
苏格拉底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都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
柏拉图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否则他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
亚里士多德对已成立的法律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西方法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近代思想的演变及其背景。
2023-01-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航天航空事业。

材料一   民国初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有识之士纷纷就“籁空救国”发表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十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概括起来包含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统一全国的航空行政系统,设立专门管理航空的机关,管理航空建设事宜。第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筹集航空经费,募款购机。第三,建设航空工厂,培养航空人才。第四,重视民航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三十年代的“航空救国”思潮述论》

材料二   19562月,钱学森向党中央递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提出了我国发展“国防航空工业”的规划。19653月,我国制定了“八年四弹”规划……随着“四弹”目标的完成,不仅使中国国防实力得到了实质性增强,而且为运载火箭的系列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682月,国家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研究力量集中起来,实行统一领导,使科研生产照常进行,保证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顺利开展。

——摘编自潘坚《国家政策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60年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时期的“航空救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航天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2022-05-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学兴起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明清时期“经世致用”的新儒学的历史文化变迁中,最终形成了“以儒为宗”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发生了内生性的演变,但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性,如崇尚和谐、爱好和平、天人合一、与人为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和连续的。

——摘编自王永贵《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中,平民儒学承载“百姓日用之道”。普通民众需要的是衣食住行,需要的是家庭幸福,需要的是美好生活。谁要是恣意妄为,剥夺老百姓的这些权利,老百姓就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反击。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平民与统治者构成一组矛盾。统治者不能敲骨取髓,不能离散百姓子女,不能好大喜功,以牺牲民生为代价,换取一家一姓的暂时繁荣。儒家亦不断向统治者建言献策,想让统治者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国家要想稳定繁荣,就必须确保老百姓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维系全家人的生活,必须确保老百姓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必须确保老百姓按照礼乐制度进行祭祀。国家既要教养民众,又要制礼作乐,教化民众。

——摘编自韩金山、刘伟等《平民儒学的时代境遇与理论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儒学在传统社会中的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儒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