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司马光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形: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上至朝廷,下及田野,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       
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B.解决了财政危机,缓解了社会矛盾
C.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D.力度过大,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骚动不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辽朝建立时,正值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阿保机率汉人耕种”,“汉人安之,不复思归”。落后的畜牧业经济,越来越不能适应辽朝在政治、军事上的要求及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辽圣宗(在位时间983~1031年)即位后,积极进行农业改革。他多次下诏,令“诸道州长吏督民”,规定“军中无故不得驰马,及纵诸军践南境桑果”,使民人皆以耕粟为本;统和七年(989年)辽圣宗发布了“禁部从伐民桑梓”的命令,“诏诸军官毋非时畋猎妨农”。他下令将官帐奴隶改编为部民,对于降服的外族,不再编为宫帐奴隶,直接置部统治;命以移民、募民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扩大耕地面积,并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从而恢复了因战争而遭破坏的农业经济。

       ——摘编自黄吉连《辽圣宗改革促进契丹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圣宗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圣宗农业改革的意义。
2023-02-2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孝文帝改革之后,北魏君臣自称“中国”成为普遍现象,如中书监高闾上表把南朝建立者视为“蛮夷”“非关华夏”。由此可见(     
A.华夷秩序崩溃B.鲜卑传统消亡
C.北魏制度先进D.民族交融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明治维新之于日本“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而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王政复古”后的日本“获得了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在此,该学者强调(     
A.明治维新的革命色彩B.西学东渐的主要价值
C.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D.传统体制的土崩瓦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在建立之初,承袭隋朝制度,实行府兵制。唐玄宗后期,贵族、豪强地主之间的土地兼并问题日趋严重,使得折冲府(府兵的基层组织)户口大量流失,折冲府兵员严重不足。专门的禁卫军替代府兵承担宿卫京师的职责,府兵逐渐沦为权贵的仆役。与此同时,边境形势日益恶化,边将腐败日益严重,府兵纷纷逃亡,甚至不惜自残以逃避兵役。天宝八年(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即招募士兵永久驻扎边境军区,赐予其田地,甚至允许士兵携家前往边境。这些士兵主要来自流民及原来边防兵员。每个军区有固定的名额,边防健儿固定从属于相应的军区,承担所属军区征战、防御的职责。实行募兵制以后,唐朝军队总体数量减少,但是核心战斗部队趋于稳定,战斗力大幅度提高。随着募兵制的推行,相应的节度使制度也成熟起来。

       ——摘编自郭绍林《唐代军事制度述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影响。
6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 《韩非子 ·和氏》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韩非子 ·五蠹》

材料二     由于隋朝的严刑峻法和繁重的苛捐杂税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唐朝统治者认识到:通过施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样的治国理论,才能达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三代之治”……在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唐朝统治者认识到,道德在治国理政中比严刑律法更为基础、更为有效、更能反映人民意志、更能反映客观规律的社会规范,唐朝统治者在律法中全面贯彻儒家的德礼思想来维护社会稳定和阶级秩序。

——摘自齐栋《<唐律疏议>中体现的儒家法律思想探析》

材料三     随着保甲制度的不断发展,清王朝有关保甲制度的立法也更加完善。按清制规定:   “凡编保甲,户给以门牌,书其家长之名与其丁男之数,而岁更之。十家为牌,牌有头;十牌为甲,甲有长;十甲为保,保有正,稽其犯令作匿前愿者而报焉。城、市、乡、屯、灶、厂、寺观、店、埠、棚、察、边微,皆编之。凡海船,亦令编甲焉。”由此,保甲制度不管原籍何在,属于何种人口,只要居住在此,即要被编入当地相应类型的保甲户籍,打破明朝“人户以籍为定”原则。

——整编自卞利《清代户籍法的调整与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和韩非子关于“礼法”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上述主张对秦朝的统治产生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律的基本特征,并概述该特征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保甲制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打破明朝‘人户以 籍为定'原则”的政策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康有为、梁启超被称为戊戌变法的旗手,但康有为只是地位很低的工部主事,到后来也只封了个总理衙门章京;梁启超是个举人,没有任何一官半职;维新派的最高成员是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这一现象(     
A.表明清政府缺乏改革的诚意B.反映出维新派对改革影响小
C.使维新变法潜伏着失败危机D.说明维新改革进程艰难曲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北宋最后一位帝王宋钦宗,到南宋宋高宗之后的历代帝王,对王安石是负面评价。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将王安石等人视为“奸臣”。直至进入近代,迎来“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后,人们才重新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正面意义,并给王安石以全面客观的评价。这表明(     
A.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B.史学方法决定历史观点
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9 .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中期,私家佃农纷纷脱离世族庄田,世族地主要追回逃亡人口,势必将抢夺国家税户。这是与孝文帝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力量和对基层的控制相冲突的。李冲提出的三长制得到北魏中央高层赞赏。三长制是参照我国古代的乡、里组织制定的。它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取乡人强谨者充当。三年没有过失,可以升迁录用。三长制与新租调力役制结合使北魏政府改变了过去乱征乱要的状况。同时,北魏政府还检括出了强宗豪族大量的“苞荫之户”,国家控制的税户因而增加。三长制的建立,健全了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机构,它既使均田制的推行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又使北魏政府增加赋役来源如愿以偿,这对北魏政权的巩固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北魏以后,直至隋唐中叶,各代虽有变化损益,但都基本沿袭了北魏三长制和租调制的基本形式。

——摘编自青林《陇西李冲与魏孝文帝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推行三长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三长制推行的效果。
2023-02-1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这反映维新派(     
A.倡导中学西源的学说B.形成成熟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
C.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D.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