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通典》载:“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寖以成风。”这一措施的主要影响是
A.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
B.提高了儒学独尊地位
C.选拔了经世致用人才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2 . 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两汉政治跌宕起伏引人关注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C.士人阶层兴起推动文化下移
D.明代政治黑暗促使世人追思汉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百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A.内阁权力制约皇权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D.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2016-07-26更新 | 143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惟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趋势。
6 .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员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罗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30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60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监察制度及其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实行这种措施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7 . 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丞相的废除B.皇权的加强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D.内阁的废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代取消宰相制度,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宗法制度不断加强
D.郡县制度不断强化
9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发展、完善、加强和强化的过程。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调集人力物力进行重大建设,保障经济和文化发展
B.权力高度集中,终将导致统治的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C.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阻碍作用
D.阻碍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
10 . 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士是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的崛起,是春秋战国时代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春秋时期,由于宗法制度、世卿制度尚存,士阶层的人数基本上是固定的。……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上涌现出大批的知识分子。以前曾经有公职的大夫失去官职后,地位下降,但仍称作士。……后来,通过学习掌握了文化知识和某种技能的人无论有无公职,也不管职位高低,也都称作士。由于这些知识分子有才学、胆识和智谋,因而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和礼遇,“得士者昌,失士则亡”流传于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为盛行。
——摘编自朱冠军《浅析春秋战国之际士阶层的演变》
材料二 : 一般人往往说,中国过去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我认为称它是君主则诚然的,称它为专制,那就未免有一点冤枉。中国社会,自秦以下,便没有所谓特权阶级之存在。政府里面的做官人,并不是社会上享有特权的贵族。……中国从汉以下,国民参政,均有一种特定的制度,汉制先入学校受教育,毕业后,进入政府历练办事,做事务官,当时称做“吏”。待他练习实际行政有经验,有相当成绩,便得推举到朝廷,再经一度考试,才正式做政务官。至手官阶高低,则由其服官后成绩来升降。……所以中国自汉以后,固然有皇帝,但并没有封建贵族。……所以中国的传统政治,实在不能说它是君主专制。
——钱穆《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士的身份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其变化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钱穆有关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观点。
2015-11-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