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四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材料五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 …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及其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
(4)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在早期政治制度中就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独特结构,并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家国情怀”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时刻更是得到鲜明的展现。
材料一周人不仅以礼敬拜上天、祖先,而且在社会人际关系各方面也是用“礼”的形式来表现的,从周王分封礼到庶民婚丧嫁娶,无处不在。礼的仪节格式的基本特征是恭、敬、庄、亲、顺、从。“君令而不违,臣恭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摘编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材料一中“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礼的基础是什么?周人讲求礼仪形式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发展所留存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
2016-12-0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等五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大姓、士族都在修家谱,以明统系,宗族不相混淆。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年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在宋代“全面复兴”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吴虞对宗法制的看法,并结合历史背景简要评析其观点的合理性。
2016-11-1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4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宗法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宗法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政权自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发动北伐,迅速取得胜利,不足两年时间,中原、华北、西北等大片地区,均为明军占据。但是随着明军战线不断延伸,补给线日益拉长。洪武四年二月,大同卫都指挥使上书称:“大同地边沙漠,元季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等乱兵杀掠,城市空虚,土地荒残,累年租税不入。军士粮饷欲于山东转运,则道里险远,民力艰难。”正是基于这种状况,山西行省提出采用开中法。开中法是指政府召盐商赴指定地点上纳粮草,再根据其上纳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这里的“中”有着认购的含意,政府开示纳粮地点与所酬盐数,出榜召商,称之为“开中”;盐商接受政府条件,自报纳粮数量,称之为“报中”。
材料二 洪武朝全国开中法实施情况表
时 间
奏请单位
纳粮仓
中纳则例
洪武三年
山西行省
大同
每引米l石
洪武四年
中书省
延安、宁夏等
每引米7斗
洪武八年
产西砖耀
桂林
每引米2石3斗
洪武十九年
云南布政使
金齿
每引米1斗
洪武二十年
户部
毕节(贵州)
每引米3斗
洪武二十二年
北平行都指挥使
大宁
每引米5斗
洪武二十九年
户部
桂林
每引米1石

——摘编自孙晋浩《开中法的实施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开中法实施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开中法的作用。
2016-03-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因安史之乱导致财政收支恶化,唐朝政府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政府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垄断利润。针对这种情况,刘晏受命全面调整盐业的管理。他在产盐地区设立盐场、盐监、盐院,确保盐源的供给,精简管理机构,选派廉政又有实际业务能力的人充当要员,受中央直接领导;食盐的生产、收购、储存等业务还归官府,官方掌握食盐的定价权,然后卖给商人,由商人们去运送和销售;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刘晏刚到任的时候,榷盐的总收入才四十万贯,到了代宗大历末年,榷盐收入达到六百多万贯,已占到国家财政总税收的一半。
——摘编自赵志浩《评唐代刘晏对盐法的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盐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给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刘晏盐法改革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1)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2)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 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
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
——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
(5)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中对文献资料的作用。
2013-10-22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卷
9 .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荀子·君道》
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
——叶士奇《草木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的特点。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治国的基本原则,简析其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认为,中国近代国家有四个特点:……(三)尊法律、重制度,而不偏赖人伦道德以为治。(四)扩充人民之参政权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治国思想形成的原因。
2013-10-23更新 | 8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10月段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