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
A.宗法观念逐渐淡化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2 . 古代中国的血缘关系是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B.《论语》记载:“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C.《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廊(无)常,惟德是辅”,周公营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A.重视民心向背
B.宣扬君权神授
C.实行等级制度
D.依赖家族关系
2019-04-09更新 | 382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
B.古人对丧葬的轻视
C.丧葬制与礼乐制密切相关
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
5 . 下列是《史记》中有关西周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①“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如《左传·僖公十八年》中记载狄人伐卫,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众不可。这反映国人会议(  )
A.确保了民众参政的权利B.破坏了正常的分封体制
C.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D.巩固了周代的封建统治
2019-12-27更新 | 326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这表明西周初期
A.对古代帝王后裔的追封构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B.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
C.分封制中包含着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
D.实行分封制有效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
8 . 《大清律例》记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嫡庶长幼之分趋于淡化
9 . 《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
A.宗法制度陷于崩溃B.君王地位提升C.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D.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
2018-12-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高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 荀子 • 儒教 》记载,周初“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
① 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
② 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 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 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 ②B.① ③C.③ ④D.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