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
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
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
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
2019-01-13更新 | 393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知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说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因果关系
B.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
C.诸侯王和卿大夫权力相互制约
D.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四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

请回答:

(1)材料1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2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3)根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中朝、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有何相似之处?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2018-11-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D.大小诸侯与周王室宗法关系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如若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
A.商王完全垄断决策权
B.政治带有迷信色彩
C.王权受制于族权
D.已形成早期民主制
7 . 据《礼记·礼运》记载,孔子曾经感叹“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从大道之行到大道既隐,反映了社会道德的沦丧,是历史的倒退,孔子对此感到忧虑
B.从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反映了井田制的瓦解,私有制的确立,实际上是历史的进步
C.据《礼记·礼运》判断,三代是孔子向往的大同之世
D.据《礼记·礼运》判断,夏朝已进入了小康之世
2019-10-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零班、奥赛班、文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专制王权
B.强化了中央集权
C.巩固了宗法制度
D.有利于文化交流
9 . 唐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中记载:“殷制,天子建天宫,先六太:日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材料表明在商朝的职官系统中,有关宗教事务的职官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所谓“六太”中,神职人员占三席。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
A.当时中国宗教非常盛行
B.商朝政权与神权的高度结合
C.祭祀是当时最主要的行政工作
D.商朝时神权凌驾于政权之上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浅论中国古代妇女再婚问题的演变》

材料二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据《吕氏春秋·当务》整理

材料三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周礼对元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请解释其含义,并指出其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继承问题上太史据法而争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感叹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