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3 道试题
1 . 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体现礼乐制度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2 . 西周文献和金文中频繁提到了“孝”,主要含义有两重:一是对祖先的尊崇与祀奉,二是对生身父母的孝养。相关记载以前者为主,后者甚少。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伦理逐渐形成B.宗族是主要社会单位
C.血缘关系日趋淡化D.文字系统的发展完善
3 . 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都带有“祖”、“宗”等字,你认为中华民族中这种思念祖先的情结源于( )
A.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C.法治观念D.辈分观念
2021-04-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夏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
A.有助于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保障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D.强化了对家族的认同
5 .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完全听命于周天子。但是此时出现的霸主却多采用“尊王”的战略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并使本国的对外政策合法化。这一现象(     )
A.表明宗法制仍有重大的影响B.说明周王依然有至尊权威
C.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加快了周王室的灭亡进程
6 . 下表中为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史籍的记述,反映了“百姓”一词的词义演变。这一演变实质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记述史籍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尧典)(春秋)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质,能言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韦昭注云:“百姓,百官受氏姓”《国语·楚语下)(春秋)
“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墨子·释过》(战国)
“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欲民之有礼,则小礼不可得……厉民之道也”《管子·权修)(战国)

A.血缘重要性逐渐弱化B.姓氏的作用完全丧失
C.姓氏使用逐渐大众化D.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
2021-03-28更新 | 56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周的的宗法制不仅指宗族内部血缘关系的亲疏原则,更重要的是这种宗族的血缘亲疏关系与西周整个政权结构的结合,即所谓宗统和君统的结合。这说明西周时期
A.家国同构理念开始形成B.周王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C.血缘政治获得较大发展D.传统权力分配方式改变
2021-03-10更新 | 294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族血缘关系B.中央集权意识
C.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
2021-02-28更新 | 908次组卷 | 9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殷周政权交替之际,西周一度由全族兄弟共同承担义务,分享权力。西周中期,政局较为安定,出现了土地、财货有限的局面。为了顺利集中权力,统治者采取的举措是
A.大规模分封同姓贵族B.剥夺殷商贵族封地
C.推广有嫡庶之别的宗法制D.强化对周边各民族的控制
2021-02-14更新 | 559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源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这表明我国
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
C.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已经消亡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