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下列文献中,能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时务报》B.《天朝田亩制度》C.《新青年》D.《民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春,由于公车上书轰动一时,康有为倡立孔教的主张影响很大,“保教”之说不胫而走。1898年,随着维新活动的进一步高涨,倡立孔教活动再掀高潮。是年春,德人占胶东,毁孔庙,康有为抓住此事大作文章,宣传立孔教为国教的急迫性。由于他们将保国与保教联系起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峻的形势下很能拨动中国士人的心弦。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了《请商定教案法律,厘正科举文体,听天下乡邑增设文庙,以尊圣师而保大教折》。至此,康有为提出了完整的孔教方案。

——摘编自喻大华《论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及其倡立孔教的活动》

材料二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反清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清朝统治者一方面加紧暴力镇压,一方面强化文化专政,提倡尊孔读经,宣扬正统儒学,命令教育以尊孔读经,维护三纲五常为方针。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走向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对立面,尊孔保皇成为他们的旗帜。1903年,章太炎指出人们须冲破“纪孔”“保皇”二关,方能走上革命道路。章太炎奋臂而起,首开正面批评孔子儒学之风。此后,革命派掀起了新的反孔批孔浪潮。

——摘编自李刚、何成轩《论中国近代的反孔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倡导保孔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反孔批孔的意义。
2019-12-14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一大联考2019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鞑虏”主要是指
A.全体满洲人B.所有少数民族
C.满清王朝D.帝国主义侵略者
2019-12-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辛亥元老李书城回忆:“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两句话,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意义多不提及。”当时之所以这样宣传,主要是因为
A.革命目标脱离时代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革命精神未能形成D.革命基础尚需扩大
5 . 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地改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孙中山不必再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持,而传统上这些人是中国的领导群体。材料表明,同盟会的成立
A.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展B.汇聚了全部革命力量
C.革命活动摆脱了边缘群体D.提供统一的中央组织
6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材料三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     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     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     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 胡绳武     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 —— 辛亥革命》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7 . 有人说: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扔,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将个人事业与时代要求相结合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2019-11-19更新 | 19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0年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8 . 如图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上的漫画《自由》。画中两个懵懂的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
A.小孩未能明辨当时思想主流
B.守旧势力阻碍社会进步潮流
C.政治革命推动思想观念转变
D.自由已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9 . 1905 年,华兴会的力量及影响相对兴中会都更大,然而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华兴会会长黄兴却提 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这段史料可以证明
A.孙中山在民主革命中影响力更大B.兴中会在斗争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C.黄兴反对走政党选举的合理流程D.革命派在合作之初存在一定分歧
10 . 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间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初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或纲领
平均主义
君主立宪
扶清灭洋
民主共和
重要活动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