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夫之耕,食有余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

——摘编自(宋)李靓《李靓集》

材料二 十六、七世纪农业中大批劳动力离开农业而进入工业的事实,表明此时社会生产结构的某些变化。当时凡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如纺织业及其加工业、采矿业等繁荣起来。在易于发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纺织业中,首先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摘编自李沟《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材料三 1842年到1895年间,由于外国资本侵入仅是商品输出,未形成资本输出,因此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在这个阶段内,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均有了较快的发展,对以耕织结合为核心的自然经济形成较大冲击,促使其开始松动、解体;私人资本主义从无到有,并且在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的刺激下,采用较先进的设备和管理,从而使单一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至此,在短短50多年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已不是处于萌芽状态,而是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成分而存在”。

——摘编自尚和平《封建主义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综合上述 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2 . 城市是一卷厚重的历史册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是为了使市民们更好地从事商业交易,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城市自治对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
2020-12-05更新 | 34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有学者在著述中用了以下标题:“社会大动荡中的变革”统治北方的铁骑帝国”民族变化与融合”汉族的半壁江山”“世家大族的兴衰”等,这些标题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作者对这一时代特征的理解。

——摘编自刘炜《魏晋南北朝:分裂动荡的年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标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0-12-0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币制混乱,汉武帝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考虑,任用桑弘羊进行币制改革。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悉禁郡国无铸钱”,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汉武帝还下令提高三官五铢的铸造工艺,规定“周廓其质”。在此工艺下,三官五铢边廓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且质量上乘,其盗铸成本较高。“……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且五铢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虽然爆发过李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大幅度地增长……可见武则天执政期间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织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尽管如此,同她主要的功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措施,与这个措施相配套的经济规定还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3)归纳材料二中对武则天的看法。作者采用了什么历史观?
5 . 阅读以如图片,回答问题。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图中文字说明:正面上部有十枚方孔圆钱纹,中部有铭文“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下部有一仓廪图,有三人正忙于搬运货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此拓片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说出你的依据。
2020-12-0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外交通路线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贸易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宋政府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指外国)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对在海外招商做出大贡献的海商,宋政府还会赐予官职。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

——摘编自吴钩《宋代海外贸易更具现代气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现代气质”,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了一队特殊的客人——“英夷”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使团向清政府提出两国通商的请求:开放宁波、舟山、天津、广州之中一地或数地为贸易口岸;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仓库以收贮发卖货物;允许英国在舟山附近一岛屿修建设施,作存货及商人居住。乾隆皇帝非常友好地接待了使团,却拒绝了英王的通商之请。

——摘编自吴钩《宋代海外贸易更具现代气质》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020-12-0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南方地区在历史进程中得到不断发展。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如也。

——《宋书》

材料二: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尤其是南方表现突出。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事物的变化,历史的延续,是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重要尺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大概)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纤啬(计较细微)之风日益甚,然则睦姻任恤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何也?则以天下之势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其业则商贾也,其人则豪杰也。为豪杰则洞悉天下之物情,故能为人所不为,不忍人所忍,是故为士者转益纤啬,为商者转敦古谊。此又世道风俗之大较也。

——沈垚《落帆楼文集》


根据材料一所论“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结合所学,以汉、唐为例,概括指出宋代以前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提炼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
2020-12-02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五年(2016—2020)浙江高考选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读史本为求识,对过程的关注,有助于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佃户终岁勤动,祁寒暑雨,吾(地主)安坐而收其半,赋役之外,丰年所余,犹及三之二,不为薄矣。而俗每存不足之意,任仆者(管家)额外诛求……此何理耶?且思朝廷一布宽恤之诏,百亩之家所益几何,而欢传万口;下加微(征)之令,百亩之家所损几何,而怨咨载道。”“其买田者大率客户,然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项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以客居之人,非游宦则商贾,不能涂体沾星以从事南亩,而本地之人,则已死亡过半矣。”

——摘自【清】张履祥《补农书》《清经世文编》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扼要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020-12-02更新 | 35次组卷 | 3卷引用:五年(2016—2020)浙江高考选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五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151621
江苏781749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五呈现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2020-12-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