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3 道试题
1 . 1921年春,苏俄布尔什维克以新经济政策的形式实施战略退却时,无产阶级队伍中的一些派别和集团叫嚷布尔什维克“蜕化”、“共产主义没落”等等。布尔什维克的对立面孟什维克则以为这是苏维埃制度的演变,并且对此表示欢迎。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部分人士尚未认清新经济政策本质B.苏维埃制度遭到苏俄民众一致反对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力依然存在D.尚未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
2 . 下表是“1928一1940年苏联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对比表”,据此可知(     
1928年1940年增幅
钢(万吨)425.11831.7326%
煤炭(万吨)355116592.3368%
石油(万吨)11603110168%
棉织品(亿米)26.7839.5448%
谷物(万吨)73301956431%
A.新经济政策初见成效B.“新经济体制”失败
C.斯大林模式隐藏危机D.苏联开始去斯大林化
2023-02-27更新 | 35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2023届高三区域性规模化统测历史试题
3 . 列宁在一份报告中说:这“并不是同资本主义讲和,而是一场新领域内的战争”“必须监视敌人的每一个行动。需要用各种办法来进行管理、监督、影响和诱导”,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在10年内恢复我国的经济”。“这”指(       
A.通过粮食税建立工农联盟B.通过农业集体化以发展重工业
C.实行租让制引入外国资本D.实行余粮收集制保证军粮供应
4 . 下表反映了1966 } 1980年苏联经济年均增长率变动的情况(单位:%)。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
社会总产值6.57.46.34.2
工业产值8.68.57.44.4
农业产值2.23.92.51.7
居民人均实际收入3.65.94.43.4

A.苏联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苏联解体导致经济发展困难
C.苏联改革已突破计划经济体制D.苏联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2023-02-14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西方列强的怂恿和支持下,1918年年初,以高尔察克、邓尼金等为代表的俄国反革命势力相继发动武装叛乱,成立反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共和国陷入四面受敌的险境。为此,苏俄政府(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D.确立“苏联模式”
2022-12-08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斯大林在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改革也没能突破这一体制,80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性方向错误,终于使局势失控,苏联解体。苏联的解体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苏联解体是因为(     
①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束缚   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                    ④美国及东方大国的遢制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2-08-13更新 | 33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材料二 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出产谷物的者份征粮办法》,…征收数量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农多征,中衣少征,贫农不征…大工业战前就开始了,1920年11月29日,最高国民经济奏员会决定,将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金业,全部收归国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

材料三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的工农业政策。
(3)材料三说明苏联(俄)政策出现什么重大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时苏联(俄)的工业化特点。
2022-08-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8 . 我们已处在被包围的要案中,我们从农民手中拿来的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列宁的这番话中涉及的是(     
A.农业集体化的实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C.国家工业化的发展D.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2022-08-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18年8—10月,苏俄实行过一种较为宽松的政策:“一个半普特行动”(准许贩粮者到产粮区一次性背运一个半普特的粮食),结果私人背进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粮食比粮食人民委员部计划采购的多一倍以上。这说明了当时(     
A.粮食短缺的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的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具有灵活性D.余粮收集制政策被迫取消
2022-08-10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6~1965年,苏联“骨干”军事工业的数量增加了50%,其工人数的增加也超过了50%,按可比价格计算,其总产值增加了21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A.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B.经济比例失调状况并未改善
C.居民生活消费品日益丰富D.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